這幾天,廣東產的小家電又出名了,不是因為新技術、新產品問世,而是產品質量不合格。這也讓最近10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家電行業"口碑不佳"的廣東小家電產業雪上加霜。
洱東||撰稿
最近,北京市工商局對市場上流通的小家電產品進行專項抽查,結果顯示:在19批出現質量問題的小家電產品中,16批次產品的產地均來自于廣東。
其中,駱駝的落地扇、強盛的電熱杯和電熱鍋、藝卓的電吹風、金康仕的電熱茶爐、美王電器的POADUE電飯煲、金夫達的電吹風、中樂的電熱水壺、科美思的電吹風、齊富星的電熱鍋,以及奔寶電器的西施鍋、志高的電水壺、半球的電飯煲等,均因為質量不合格,被北京工商局公開通報批評,并立案查處。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廣東產的小家電產品在北京市場抽查不合格。梳理最近幾年以來國家級和地方級的小家電產品質量抽查,來自廣東的小家電產品屢屢被列入"黑名單"。特別是去年阿里全網公開封殺的"廣州櫻花"事件,以及今年阿里全網封殺8個質量差的小家電品牌不少都來自廣東。
不過,對于了解廣東小家電的業內人士來說,產品質量差這都不算什么。在廣東,基本上可以找到克隆、模仿全球各大知名家電品牌的小家電產品。以海爾品牌為例,在廣東不只是擁有香港海爾、中山海爾、英國海爾等直接造假,還有包括海樂等一批直接"以假亂真"的品牌。
當然,不可否認廣東是中國小家電的"王國",每年生產制造的小家電產品可以繞地球好幾圈。但是除了美的、格蘭仕等少數企業外,廣東的大量小家電產業屬于典型的"打工者"角色。大量企業不是靠產品和品牌在出貨,而是完全靠低價格在驅動。這最終才是廣東小家電產業的"殺手"。
由此,這也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大量廣東產小家電的產品質量差,是因為偷工減料壓縮成本,從而保證市場供價便宜、有競爭優勢。但是價格便宜卻又讓大量小家電的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沒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卻只能拼低價格。由此整個廣東產的小家電質量只會陷入越來越差的泥潭之中。
當前,看上去廣東的小家電產品帶動了地方的經濟發展,解決了社會就業。但是,長此以往,隨著政府品質工程的實施,以及消費者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大量以"假冒偽劣"為生存條件的廣東小家電企業,將是第一批被淘汰出局者。
所以,忽視產品質量,不拿產品當回事,這已經成為廣東小家電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大殺手"。滅不掉這個"殺手",廣東小家電產業可以說完全看不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