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用戶,對于眾多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第一步必須要跳出家電產業、家電市場、家電產品,全面去貼近用戶。洞察他們的喜好、了解他們的夢想,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再想新的辦法。
經營用戶,對于眾多家電企業和商家來說,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是,至今在一線市場上,不夸張地說,至少有八成左右的企業和商家,壓根沒有摸到“如何經營用戶”的門道,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才能抓住用戶。傳統的促銷和推廣,目前來看已經失效、失靈、失策了。
不過,另一方面,在眾多廠商的眼中,經營用戶顯然比造家電、賣家電,難上許多倍:一是,不清楚用戶聚集在哪里?二是,不了解用戶現在到底想什么又要什么?三是,不知道如何將好產品賣給真正有需要的人。
這也直接造成了最近一年多以來,家電市場最大的發展危機:運營成本不斷走高、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用戶需求一路低迷,完全找不到刺激市場的興奮點和方向。
在家電圈看來,經營用戶的轉型,對于廠商來說“看似復雜,其實簡單”。一是,企業一定要夯實好內功,堅持品質不動搖,升級不變調,發展不折騰;二是,企業一定要敢于否定自己,通過否定過去的老傳統老思想,才能開創與用戶共同經營的新格局新路徑。
對內夯實產品品質、提升技術、提高服務等,就不用多說了。簡單一句話,打鐵還得自身硬,家電企業和商家要想在一線市場上“勇者無敵”,那么必須要學會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上掌握“繡花針”功夫,精細化、精準化、高效化。
對外即面向用戶,其實就需要企業和商家們“布大棋、耍花招”了。簡單來說,一句話為了賣出更多的好產品、高端產品,家電廠商們不能再“聚焦產品”賣產品,而是要“聚焦用戶”賣需求、賣服務、賣體驗、賣欲望、賣期待了。
這才是所有廠商們接下來最應該強化和提升的內容,在家電圈看來,短期內廠商們應該從兩個維度入手嘗試:
第一、傳遞更多的健康、品質生活方式和理念。在這件事情上,主角是大企業、大商家,而各個區域市場上的鄉鎮零售商們,就是落地和執行。主角們應該盡可能的跳出家電產品技術、性能,以及價格的推廣促銷維度,從過去“我的產品有多牛,我的企業有多大”徹底轉變為“用戶還有什么不滿足的”、“能給用戶帶去什么利益和好處”、“產品與用戶的利益相關點又是什么”等新維度,展開新賽道下的場景營銷、價值營銷和互動營銷。
通過帶給用戶更多的好處、帶給用戶更多的想象、帶給用戶更多的價值,真正讓用戶意識到:好產品帶來的好體驗,帶來的新驚喜,是值得期待的,更是值得擁有的。先培養起用戶為好產品主動買單,讓用戶真正體驗到好產品、好服務帶來的高價值比。才能幫助用戶在追求品質生活的道路上,不斷推高自己的判斷力和想象力。
所以企業要在新品上市、品牌公關、聯合促銷,甚至包括日常的售后服務、上門送貨等全過程中,導入價值增值的概念,引入高價值帶來的“不一樣”體驗,真正讓用戶意識到,賺到了錢,就要學會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前置就是要擁有更多好的家電產品、方案和服務。
第二、以文化為紐帶傳遞和釋放更多的用戶信任和價值認同。用戶既是家電廠商的消費者,也是家電廠商發展壯大的建設者,很多家電廠商總是會說“用戶是上帝”,卻一直沒有真正拿用戶當作上帝。因為大量行業和企業只有在訂單成交前采取了“一切圍繞用戶轉”的商業模式,而在訂單成交之后就會采取“過河拆橋”的經營策略。原因就在于,長期以來的企業商業模式決定了,市場營銷人員只能從通過一次交易從用戶身上獲得一次收益,并沒有真正建立企業與用戶“持續而長期”的利益關系。
在商業社會中,一切關系都不如利益關系的紐帶更緊密和牢固。對于家電廠商與用戶之間,又不能只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所以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就釋放出天然性的價值屬性。通過一系列跳出與用戶的交易關系,不斷通過一些琴棋書畫活動,以及觀影觀展、文化講座、財富沙龍等平臺,先為一部分的高端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和內容,讓他們從生活的維度認識到家電企業更為豐富而多元的另一面。最終在情感上建立起對企業的認知、認同和依賴。
出貨、賣貨是所有廠商完成銷售目標、保持企業發展生存的唯一手段。同樣,抓住用戶、取得用戶信任,則是所有企業未來的生存之路、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