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信息
職業 外企
年齡70后
前言
可能本身是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敏感、自卑、自我懷疑,卻又混合著對某些事物篤定的自信,對美憧憬和熱愛,對小是小非大大咧咧,從不上綱上線;所以我家也就這樣混搭著,如同我這個人。很贊同那句:家,其實就是你這個人的自我展示。房子是毛胚新房,現房,學區房,離小學近。這幾個標簽集中在一起,大大縮小了可選擇范圍,所以在看完房的第二天就簽好了購房合同。38樓,次頂樓,開門見山,視野極佳,能看見整片水庫,萬家燈火,及大街上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而面積小,三代同堂,是這個房子需要解決的問題。能讓三代人各自獨立、自由、私密又能互相支持、融入、開懷的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是我對它的期許。
視頻
觀看完整視頻:關注“蒙娜麗莎集團”公眾號
戶型圖

戶型圖。看得出是很緊湊的兩房兩廳。思考良久,要解決兩問題:1.如何讓小戶型在三代同堂的情況下,盡可能顯得敞亮通透;2.如何讓每個成員能擁有自己私密獨立的小空間。這兩者是互為矛盾的命題:要實現1,就必須盡可能的保持敞開;要實現2,就必須有間隔。一時兩難。

有天,靈光咋現: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誰說矛盾不可以調和?如果,我破而后立,那么是不是一切問題都得以解決啦~~所以有了如上圖的結構變動:1.打通客廳,餐廳,廚房,陽臺和生活陽臺,拆了墻,拆了兩道開發商的推拉門,終于實現了一個相對敞亮的多功能廳,承載一大家子歡樂的空間。2. 封閉客廳陽臺,將其中的一部分用推拉門獨立起來,形成一個mini兒童房。3. 將客臥靠兒童房的墻體拆除,又做了一道推拉門,與兒童房連接。當父母回家小住時,這個mini兒童房又可以成為一個獨立而又開放的休閑小茶室,或者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其它空間。每個人因而都有了屬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對于娃來說,兩道推拉門形成的封閉式兒童房,就像他的秘密基地,他在里面自在怡然自得。
玄關



看房時,就中意于它的“開門見山”,所以毫不猶豫的放棄了玄關隔斷,喜歡這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又因,沒有人為的做隔斷,小戶型也顯得更為敞亮。鞋柜和出門鏡相對而立。鏡子實則是小戶型的法寶,空間變大之利器。玄關處淘了一件舊物,作為玄關柜和餐邊柜的雙重功能存在。

貌似這是我給它拍的最全的一個貌了。它泰然處之的呆在那,渾身沉淀著歲月和時光,本身就是一個故事。任何東西與它都和諧混搭著。

玄關處肆意綻放的花,與它配。

歲月感的喜字罐和杯,與它配。

一堆金屬感的燭臺,小燈竄,貓山小王子音箱,與它配。

永生花與它配。花尚且永生,我會異想天開:那么人呢?是否也有這樣一天?

舊物小屏風與它配。從朋友那得來兩幅,另一幅放在電視柜旁。


我親愛的小猴與它配。讀初中的時候,他們喜歡叫我monkey,因為我黑且瘦。

就連鏡中餐廳墻面的掛畫,也與它配。

夜晚。在這調一杯長島冰茶雞尾,說說聊聊,聽一夜蛙鳴,又一夜敘舊。
客廳

玄關柜往前,便是客廳的閱讀區。是勇于從半封閉式書柜向開放式書柜邁出的一大步。搬家的時候斷舍離了一部分的書籍,送與朋友。生活應是個斷舍離的過程,適度的放空,是為了能一直尚余空間,去接納新東西新自我。

書就那樣直白,毫無遮掩和修飾,又熱烈的向你撲來,想裝作熟視無睹,都無濟于事。于是翻書成了日常,不是裝文藝,是生活引領你做出的選擇。

時間久了,我和娃都能準確的找出每本書所在的位置。他的書有他的區域,我有我的,我們各不干擾,因而相安無事。但閑下來,每日都會爭著用毛撣子清理下書上的灰塵,好像是件神圣又值得的事。如果,碰巧,你,也選擇了開放式的書架,那么請也一定像我們一樣,吾日三省,哈哈哈,就是每日多給書籍掃除灰塵。

書架往前,便是這扇老屏風了。看過我租房全屋記的小伙伴們,一定熟悉它。我這般迷戀舊物,許是個念舊的人。說不上它們哪里好,可就是抗拒不了。我不喜歡家太新,不喜歡家俱成套購買,然后如教課書指引般擺放,我更希望家能有煙火氣,生活味,有自己獨特的氣息。所以新家我也選擇了部分舊物,希望能在新與舊之間,能達到某種平衡與和諧,能讓生活在混搭中熱氣騰騰的鮮活著。

舊屏風和時光。


燈下擼貓本是件愜意的事。小空間沒地方養另一小主,也只能將就捋捋自己的頭發作罷了。

這張證件照標準的展示了玄關柜書柜屏風沙發的并列關系。屏風的前面便是沙發區。

為了讓小空間更敞亮些,色彩以白色,木色為主,軟裝盡量往這兩個色系上靠,為了降低淺色系所帶來的空靈感,沙發區選擇了黑色做平衡與點綴。客廳的蘆葦吊燈,漂洋過海,被納了關稅,結果到手,已被擠壓變形,只好自我安慰:手工品,當然需要點不規則和瑕疵,才能真正體現其意義。

地磚也特意挑了百搭的灰色系,是令人安穩的顏色。當初和伴兒在蒙娜麗莎瓷磚店里挑了許久,最終相中了它。客廳,餐廳,陽臺,廚房,洗手間都有用了它。淡淡的天然石紋,沒有大理石瓷磚高冷的反光,只是低調的存在著,卻又極好的包容著家里各種混搭元素,是我喜歡的感覺。

這款艾克桑躺椅,是宜家新款。有三種姿勢可供調節,從直坐到傾靠。往后靠的時候,內置的腳凳會彈出來。平日我和娃相安無事,但為了搶奪躺椅之地,會變得相愛相殺。真的超級舒服呀,有時坐著坐著便睡著了。娃搶不到時,會說:麻麻,這是你的搖籃嗎?我說:那你記得給我唱搖籃曲。

電視背景墻。木地板上墻。一直喜歡大白墻的包容性,如今也想換換風格。木地板上墻,除了豐富墻的色彩,給家也帶來了一份溫馨。

這個舊皮箱從爸爸那得來的。它是爸爸年輕時第一次背井離鄉出外闖蕩所帶的行囊。帶著它,他去了北方,在那里遇見了我媽媽。所以這個皮箱是他年輕時,愛情的見證,代表著他身上那種勇于向前不斷進取的精神。我希望這份精神能得以傳承,給我,我的下一代,我下一代的下一代。另一幅舊物的小屏風就在舊皮箱上安了家。
餐廳

簡單的餐區。訂了兩把索耐特18號餐椅,一直還沒到貨。

這是我喜歡呆的空間:可以工作,閱讀,與孩子互動,吃飯,品茶,偶爾喝喝小酒聊人生,還可以獨自發呆。爺爺也喜歡在這寫毛筆字,奶奶會一邊曬太陽一邊看爺爺寫字。


宜家這款小凳,對小戶型真友好。平日收納在櫥柜里,朋友們來,直接取出,便可派上用場。

夜晚的餐廳,橘色的燈光,少了日里的喧囂,多了夜的沉寂。

哈哈哈,再次介紹小空間的變大利器:大鏡子。
廚房

廚房是與餐廳相連的開放式。餐桌旁就是冰箱,洗碗機,烤箱及櫥柜組合系列,操作很便利。“抽油煙機選的棒,油煙不煩你”---總結下來的開放式廚房經驗。再次被鏡子的景吸引,啊哈哈。

冰箱上的小圓貼,是無意在ins上看見有人這樣布置兒童房,覺得好有愛。

小L形的廚房,還需要慢慢布置,多一些煙火味,才是人間清歡。
臥室

主臥,咋一看,有點女性化,嗯,珊瑚褐的墻面搭配絳紫的窗簾。可它也是混搭的!!!對面是鐵骨錚錚的灰色墻面~

擺放了一張我的舊小書桌,跟隨的時間長了,舍不得分開。它既是一張女漢子的梳妝臺,還是一張女漢子的小辦公桌。我發現我家的家俱大部分都承擔了雙重乃至以上的功效,并且懶洋洋又舒服服的混搭著。

梳妝臺的對面是娃的小書桌。這里他可以安靜的做功課,看書。當然在客廳方便的時候,他也可以選擇流動式做功課。他可以做他認為對的任何決定,只要不違反原則。

對立的兩個辦公區。我可以從鏡子里監視娃的學習狀態!!!很重要,是正大光明的看,不是偷偷摸摸,因為我也在工作哇~

為了節省主臥的空間,我們將床做成了榻榻米,榻榻米將飄窗包含了進來,這樣我們其實得到了一張2米*2米超級舒服的大床,且額外得到了很大的儲物空間。床頭其實也是超級大的儲物柜子,平日里不常用的行李箱,雜物都得到一席安身之地。

差點忘記介紹這個主臥的大功臣---轉角大衣柜。實現不了衣帽間的夢想,也只能靠它望梅止渴。書和衣服是我最多的兩大件,每次搬家都在想:書放哪?衣服放哪?夠用嗎?客臥(父母房)

猶抱琵琶半遮面。

客臥刷了淡淡的淺灰色墻面,顯得寧靜。窗簾的選擇,是為了帶來輕微的跳色,使得空間不顯過于空靈。

客臥太小,塞張1.5米的床就已經滿滿當當。不知道是不是現在的父母輩,都喜歡分床來睡。恰巧,我的父母是這樣的。他們擔心彼此的翻身會影響另一個人的睡眠。所以在客臥設置了90*200的上下床,旁邊有儲物的梯柜,方便父母的上下。

為了讓客臥足夠寬敞,衣柜定制了薄款懸空式。除了下鋪的大抽屜柜和梯柜,房間仍有寶藏級存儲空間哦。

看到那四扇小門了嗎?它們是與走廊的吊頂相連通的,里面的存儲超大超能裝。有多大,多能裝,請看下圖。

這是走廊。燈的上方,整個都是儲物柜呀。當初裝修吊頂時,讓木工做的柜,很扎實,最主要的是,超級隱秘。它與走廊左邊門的客臥相通。兒童房兩房兩廳的緊湊戶型,擁有著超多不可以打掉的承重墻,兒童的獨立空間,只有靠壓縮別的區域,并獨立出來得以實現。原客廳的陽臺足夠大,我們對這個部分進行了再利用。

首先拿掉開發商豎在客廳與陽臺間的推拉門,然后用雙空防噪隔熱防紫外線的斷橋鋁合金玻璃進行了全部封閉,將其納入客廳區域。再用推拉門對其中一部分進行單獨的隔離。

這道鉆石玻璃推拉門后面就是娃的專屬空間,mini兒童房了。

悄悄拉開一小道門。

客臥與兒童房之間的墻體打掉,裝了一道推拉門。從客臥看兒童房。這種既可開放,又可封閉且通透的狀態,可以適應百變的需求:比如方便父母晚上留意孩子睡覺的狀況,比如方便娃玩捉謎藏的游戲,又比如父母回家小住時,娃可以睡客臥,這方小天地可以成為開放又獨立的茶室,打坐室,冥想室,發呆室,總之不管什么室,你喜歡它成為啥,它就是啥。

譬如雨天,喝茶。

從兒童房看向客臥

從兒童房看向客廳。
衛浴

在如此緊湊的戶型里,洗手間相對來說算夠大了。本打算做三分離,又覺小戶型,整體統一,干凈利落清爽就好。于是在陽臺的洗衣區設置了另一洗臉臺盆,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初步如圖設置。不是很滿意,后續會做改動。

從洗手間看向客廳。
景

站在玄關處拍的全景,小戶型,客廳一覽無余。

開門見山。

水庫。有山有水。

窗外濃密的烏云。

希望每天的心境,都如此般晴空萬里。
結語
我理想中的家,是一個溫暖的存在。溫暖,對于我來說,其實很簡單。它不是錦衣玉食,也不是噓寒問暖。它就是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熱氣騰騰的生活在一起,彼此獨立,自由,又相互依賴,融入,支持。就像我對家的設計,每個人既有自己獨立私密的空間,也有大家和睦共處的地兒。那句話說得對,如果你覺得生活容易,那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因為父母的同住,才成全我能繼續工作,也成全孩子繼續在大家庭里生活。同時,父母有自己的愛好和空間,我們晚輩也毫不干預,一力支持著。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彼此獨立,尊重,自由,又相互依賴,支持和融合。這就是我們家現在的生活狀態:包容著每個個體,每種思想,每份興趣愛好,尊重著每個人的選擇和決定。所有這一切互相混合在一起,卻又生機勃勃著,就像我混搭著的家。
來源:一兜糖家居APP 丨家居裝修生活平臺
屋主:薇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