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剛剛打響,美國就開始對國內企業大開“后門”。據新華網轉載,《環球時報》報道稱, 7月7日凌晨,美國貿易代表處宣布,被貿易戰影響的從中國進口產品的美國企業,可以有90天的時間向美國政府申請有效期為一年的“關稅豁免”。
具體而言,美國貿易代表處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處會從“該產品是否在中國之外有可替代的貨源”等方面來決定是否對企業給出“豁免”。另外,美國貿易代表處還表示,因為這種“關稅豁免”是以產品為準的,所以一旦某個產品被豁免,所有進口該產品的美國企業就都不會被征收額外關稅,不論這些企業是否本身提出過申請。
對此,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這是典型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單方面作出的加征關稅措施實際上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增加了美國企業的進口成本,美國不得不在征稅清單內進行選擇性微調。而在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說明中國主動反制的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在白明看來,下一步,美國還有可能進行其他調整,第二輪160億美元征稅清單將成為重點。
7月6日,美國正式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打響中美貿易戰第一槍。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商務部作出回應稱,美國征稅行為是典型的貿易霸凌主義,正在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安全,阻礙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引發全球市場動蕩,還將波及全球更多無辜的跨國公司、一般企業和普通消費者,不但無助、還將有損于美國企業和人民利益。
根據海關總署關稅征管有關負責人的表態,中國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已于北京時間7月6日12時1分開始正式實施。
商務部7月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曾指出,美方公布的所謂340億美元的征稅產品清單中,有約200多億美元,大概占比約59%是在華的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其中,美國企業占有相當的比例。
據新華社報道,7月6日,美國農場主支持自由貿易組織發布兩份聲明,批評美國政府當天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指出美國農民利益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并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貿易戰。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市場,去年出口額高達1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