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沈光倩)當前,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在大會進行的間隙,人民網IT頻道獨家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作為一位已經參加了四屆全國兩會的“新代表”、“老委員”,16年來張近東一共提交了70多份提案和建議,內容涉及精準扶貧、大學生就業創業、新農村建設、商業立法、流通現代化、智慧零售等多個領域。
張近東對人民網IT頻道表示,“今年我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無論身份如何變化,責任都是不變的。我會繼續為群眾代言,為民生發聲。”
企業家要摒棄經驗和慣性決策的思維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真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各種隱性壁壘。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
張近東對人民網IT頻道表示,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到總理的這段話時,讓他心潮澎湃。
“這段話讓我感受到極大的鼓舞。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這一代企業家,親眼見證了中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后走向崛起的過程,深刻認識到沒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深刻地體驗過良好的法制環境、健康的市場秩序對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張近東說。
在張近東看來,企業家是企業的領導核心,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企業的精氣神。現在正處在一個技術大變革的時代,各種新的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企業家也好,企業也好,都需要不斷去學習、運用,保持創新意識。尤其是他所在的零售服務類企業,如果不摒棄經驗和慣性決策的思維,就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速度,最終會被行業淘汰。
要求員工人人要有“極客”精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對產品質量和品質做了更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張近東認為,今年初,他在公司內部提出“造極”理念。這應該是與“工匠精神”和“品質革命”高度契合的。
張近東說,對于員工,他要求人人要有“極客”精神。這種“極客”精神不僅要體現在態度上,更要體現在思維、技術以及前瞻性的創新上,尤其是在數據運營、技術開發、IT運維、產品設計、項目策劃等方面,要展現出匠人、匠心,做出有質量的成就。
同時,在產品方面,張近東要求對待任何項目和產品都要有“極物”標準。在他看來,蘇寧要打造智慧零售的絕對領先優勢,就必須將每項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做成行業標準。
“一方面要聚焦用戶體驗,只有大家都喜歡的才叫‘極物’;一方面要從用戶數、使用率、好評率等方面制定‘極物’的考核標準。在業態呈現、產品創新、頁面交互、支付體驗、頻道打造、內容制造、直播體驗等與用戶交互的各個環節,都要樹立打造極致物種的追求。”張近東說。
張近東舉例道,今年蘇寧將O2O服務整合到總體承諾中來,門店專家V購、門店自提、門店免費調試、門店快速退貨、預約到店維修等服務突出線下門店優勢,從而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消費升級是一個難得的風口和機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中國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
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之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度要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張近東認為,對于零售行業來說,這場正在進行的消費升級是一個難得的風口和機遇。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才做了一系列戰略部署。
去年12月19日,蘇寧發布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不到一個月后,蘇寧又制定出更加具體細化的目標:2020年集團交易規模要達到4萬億,線下門店要達到兩萬家,全渠道增速要高于互聯網轉型期的兩倍。
“這就是我所說的‘極速’目標。無論是整體規模和利潤,還是線下業態的開發、物流服務、獲客速度、項目建設進度等各產業、各模塊的發展,對標行業和競對,都要展現出超常規的速度。”他相信,中國依然是世界企業發展的最佳舞臺,我們依舊面對巨大的消費需求空間和難得的年度市場增速機遇,企業發展前景廣闊。
去年張近東在多個場合強調“智慧零售”,他解釋到,所謂“智慧零售”,就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感知消費需求,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制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場景化的產品和服務。
他特別強調,在智慧零售生態中,零售商通過數據采集,超前預測消費需求,并傳導給生產商,生產商根據需求定義和需求訂單以消費者定制化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在智慧零售場景下,零售活動不再是以單純商品銷售為最終目標,作為流通橋梁,零售商更加關注與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持續互動,以消費者體驗為導向的“服務”成為零售產業的靈魂。未來的零售將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發起和得到服務的泛零售新形態。
讓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進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50余次提到創新,其中包括“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優化創新生態”、“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張近東表示,“創新”是助推智慧零售發展的新動能。新時代需要新經濟,新動能開創新空間。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高質量增長”,就必須要將“互聯網+”落到實處。今年初,在原有六大產業基礎上,蘇寧提升科技產業的戰略地位,謀劃設立科技集團。
如何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新的要求,張近東認為,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創業,特別是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創新創業,推動“雙創”上新的臺階;另一方面,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廣泛將這些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創造性的推出新業態、新模式。這不僅會創造更廣闊的市場,更會帶動整個經濟進入新的水平。
以近兩年全球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技術為例,“發展智慧零售,人工智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張近東透露。目前已有多項創新技術在蘇寧落地,強大的技術架構可保障極致用戶體驗。
在張近東看來,人工智能技術,能讓蘇寧做一個有人情味的零售企業。他舉例到,“運用高精準人臉識別技術,蘇寧無人店誕生。用戶可在店內達到無感知結算,拿了就走在蘇寧得以實現。同時,蘇寧智慧門店運用人臉識別技術,能夠了解到門店的PV、UV。不僅如此,人臉識別技術還應用在蘇寧智能貨柜,無人貨架等智能設備領域,就連蘇寧員工上下班刷卡,也可使用刷臉技術。”
“當用戶下班回家邁進家門那一刻,只需要動動口:想做飯,廚房燈早已打開;烹飪完畢,電視已經自動播放喜歡的節目;用餐結束,智能洗碗機隨即進入準備工作狀態。”張近東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這一幕很快將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