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廢品游擊隊收走八成舊家電 粗放拆解毀環境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家電行業已進入存量市場,更新換代的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有更換需求的家電數量在億臺級別。雖然報廢量巨大,但多數的廢舊家電都流到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又稱廢品“游擊隊”)手中,而流入正規渠道、真正實現環保拆解的廢舊家電僅20%,有效回收仍是難題。
家電報廢進入高峰期
“家里舊電視、洗衣機還有兩臺,一直等著收廢品的上門回收”,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吳女士稱,家里有廢舊電器,一般都便宜賣給走街串巷的個體戶了。數據顯示,如果家里準備淘汰大家電,66.73%的人選擇將廢舊家電賣給游擊隊。
宋老漢在北京豐臺一帶從事家電回收多年,每天游走在大街小巷,專門回收電視機、冰箱和洗衣機等電器。他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回收來的廢舊家電,通常先分類,稍有價值的就拿到二手市場賣,賺取差價,不能再使用的就拆掉重要零件賣,再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收購站工作人員也可能會把值錢的金屬拆下來,賣給金屬回收企業,剩下的廢料當垃圾扔掉。
目前,我國家電報廢進入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廢棄量是1億臺。中國再回收利用協會電子廢棄物處理分會秘書長唐愛軍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廢舊家電的出路主要有三種:1。流入廢品商販之手;2。交給專門的家電回收與服務機構;3。參與“以舊換新”。以“四機一腦”(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為主的廢舊家電回收率約為60%,其中近20%的廢舊家電是企業自主回收,其余80%通過小商販進行社會性回收。
正規拆解企業面臨困局
“家電回收游擊隊是我國特有的現狀,”唐愛軍表示,這也是法律允許的。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廢舊家電回收解決了部分富余勞動力的工作。更多人選擇將廢舊家電賣給游擊隊,一方面是因為游擊隊常出沒于居民區,上門拆解搬運,效率高又快捷,而消費者很難知道正規拆解處理的渠道;另一方面,中國人有艱苦樸素的傳統,認為垃圾可以換錢,游擊隊的存在恰好契合百姓的需求,其回收價格相對較高。正規回收機構成本高,按照環保要求,需要配備專用車輛、專用場所,地面要進行硬化等,還有更多的稅收成本,導致回收價格低。
我國目前有109家正規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企業。例如,北京一家知名環保科技公司改變了電子廢棄物由非法商販進行粗放式拆解,由正規企業對回收的電子廢棄物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將電子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并對廢舊家電回收采取積分制。上門回收廢舊家電后,以積分的形式反饋給用戶,用戶可以使用積分換取各種禮品或現金。一些有環保理念的年輕人會把電子廢棄物無償捐獻給這些組織。
不過,正規廢舊家電回收企業依然面臨重重困難。唐愛軍說,上述這類企業的做法能有效回收廢舊家電,但不能完全解決廢舊家電回收問題。小型家電可直接郵寄,大型家電則需要一定安裝技巧、搬運,以及安裝人員上門服務的過程,處理成本高、利潤低,這讓很多正規回收處理企業不愿意接收廢舊小家電。在沒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企業毫無利潤可言,甚至面臨收多少賠多少的尷尬局面。
其實,游擊隊回收上來的廢舊家電,拆解利用率很低,與正規企業相比,難以實現環保拆解,進而造成嚴重污染。例如,他們拆下有價值的金屬和塑料等,把廢玻璃、廢電線頭等沒有利用價值的部分露天拋棄,一旦出現重金屬泄露,將帶來環境隱患。此外,這還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如制造一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學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種對人類有害的化學物質,而一臺電腦顯示器中鉛含量平均達1公斤,鉛元素可破壞人的神經、血液系統和腎臟。
“一輸一堵”進行破局
如何改善廢舊家電回收的現狀,唐愛軍建議,國家要“一輸一堵”,加強宣傳進行破局。首先,要“輸”,對正規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支持。歐美一些國家,讓有業務專項權的企業壟斷性地負責家電回收,政府給予補貼,讓回收資源有保障。為促進廢棄家電及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我國目前已設立相關的處理基金。
其次,要“堵”,加強對非法企業和游擊隊的監管,進行安全質量檢查。唐愛軍呼吁,國家應盡快推出廢舊家電回收法律,以更正規、穩定的政策管理游擊隊伍。
最后,加強對公民的宣傳和引導。公眾回收、環保意識薄弱,要讓大家多了解廢舊家電對環境的影響,形成理性消費觀,讓廢舊家電進入正規回收渠道。(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