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公開罵電商,指責電商售賣的家電產品是“網上定制”,告訴消費者電商的便宜家電沒好貨,存在“偷工減料”。另一邊卻又離不開電商,甚至還要趁著電商618大促搶貨、囤貨,因為電商的售價比他們的提貨價還低。

作者:嘉君
618電商大促,對于家電零售市場的沖擊和影響,還在進一步發酵。當前,面對電商在家電線上、線下市場同步搶蛋糕,家電經銷商群體卻現出了多種不同的聲音,他們很多人的觀點和看法甚至是針鋒相對,很有意思。
透過下面一些家電經銷商的看法,基本上可以看出當前存在于不同區域市場上的家電經銷商,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存在偏差,甚至是一些家電經銷商非常盲目地選擇對抗電商、對抗時代,卻忽視正在變化的用戶群體和升級的消費需求。
A商家:不要攻擊電商,還要看到市場和用戶
當前的局面,其實并不復雜。一是廠家的傾斜性,客戶的習慣性,以及剛性的需求,暫時的收縮,都是我們家電實體店的寒冬。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家電經銷商都在犯“自殺式”行為:比如大量從線上購買、又指責線上的不是,賣的產品偷工減料,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加速自己的出局。其實,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還應該像OPPO手機的模式,大力的做店面和商品的推廣,對比線上型號,壓低同質商品的利潤。面對面更好的解說和快速的服務,也許會好一點。
其實對于家電經銷商來說,面對電商這個對手,必須要認識到,價格并不是最大的因素,最可怕是消費觀念的快速轉變。以往,人們都以逛街購物為休閑,現今眾多的宅男宅女足不出戶,一部手機一切生活必需品全搞定了。在一些消費者群體看來,實體店的價格即便比電商低,也難以改變這種消費觀念裂變帶來的沖擊。
此外還要看到,當前實體店與電商的較量,最大的差異在反饋應急的制度。電商的回路短,客戶需求反應快速傳達到家電品牌商、家電廠商手中。而大量的家電實體店,反而到工廠沒有直接通道,需要借助分公司、批發商。
B商家:家電渠道轉型期,不要封閉要更開放
當前整個家電零售渠道,都處在一個轉型期。以前,家電實體店的進入門檻低,整點產品,開個店面就是賣東西,似乎誰有點資金,開店就能賺差價,就能分一杯羹,消費者買東西就是講求實用,價格低、產品耐用就好。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一是用戶的消費習慣慢慢變了,如今是一個快節奏社會,又是一個智能化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什么都講求效率和時間,網上下單方便省事;二是消費意識也在發生變化,顧客越來越重視品牌和產品體驗,不僅僅是產品實用,還得上檔次夠逼格。
所以這要求家電銷售人員,必須得是產品專家,以顧客為中心,實體店的一大優勢就是有線下客戶體驗。我相信在抱怨的實體店老板中,一部分就是當初未及時看清渠道模式的變化趨勢,不然早就轉型到電商、綜合零售服務商了。還有就是,一些商家抱著傳統的銷售思維沒有變化,靠企業的政策和扶持。
其實家電實體店與電商比,并非一點優勢都沒有。否則,最近幾年,京東、阿里那些電商巨頭們為什么反過來要發展線下實體店?不是家電實體店沒有未來,而是很多傳統家電經銷商將自己逼到墻腳邊上了。
C商家:實體店小而散,電商占了時代的便宜
當前大家都必須認識到一個問題,不是實體店不行,而是當前中國家電市場上的實體店,太零散、太分散,一家家都是規模不大,而且相互之間又不抱團,各有心思。很難與那些千億級的電商巨頭展開正面競爭和較量。
雖然目前電商在家電工廠的銷售份額,還沒有超過線下實體店。卻因為家電實體店們小而散,沒有統一的競爭力,從而缺少對工廠的談判話語權。很多家電工廠從實體店賺錢,鼓勵大家賣中高端產品,卻又去暗中補貼電商,給他們提供大量低價暢銷產品。關鍵就是,單一電商的采購能力太強。
其實只要找一些家電工廠的數據看看,電商產品賣的好的區域,往往也是實體店本來經營非常好的區域。而實體店經營不好的區域,電商也不會好。這說明什么問題呢?從法律上來講,電商對家電產品的補貼銷售和低過成本的促銷,已經涉嫌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只是當前大環境下,實體店無力維權罷了。但是,電商絕對不是家電工廠的救命稻草。
D商家:線上線下競爭格局已明,實體店咋辦
個人認為,現在家電廠家即便是推動線上線下同價,也不能有效執行,也不能解決家電實體店競爭力弱的問題。因為,即使家電產品價格一樣也可以用贈品來補充,因為線上運營成本低的先天優勢是無法改變的,而網購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普及率也很高,減少逛商場的時間,同時減少收入的還有商場周邊的餐飲行業。
當然我還有一個疑問,如果線上越來越火,實體越來越少,那么實體的大量工作人員怎么安置?區域型的商場與具有低運營成本的電商如何合作?試想老虎會跟野狗分享食物嗎?這個才是未來最擔憂的問題。首先下崗的是經銷商的商場導購員,然后是負責商場的業務人員,再然后是鄉鎮經銷商倒閉,負責渠道人員沒飯吃。當然希望這只是杞人憂天,但是從現在KA和傳統渠道經營情況來看,很難消除我的擔心和恐懼。
E商家:實體店網店都是家電廠家的一顆棋子
當前價格的問題,確實是很多家電實體店最頭疼的。因為線上的零售價,比線下實體店的提貨價還要便宜。而價格的傾斜直接影響到所有人的利益。希望家電廠商推動線上線下價格統一,證明實體渠道的份量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來,為了約束有些線上電商的價格,部分品牌廠家還向線上賣家收取了些許所謂的保證金……其實,在這個商業社會中,誰能吸引更多的用戶、誰就擁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這方面,當前來看線上電商的施展空間會更大:從信息透明、誠信建設,到用戶體驗,線下實體店在大數據背景下只能算是一個節點、棋子。關鍵還要看家電廠家如何平衡渠道間的關系。
其實這幾年來,家電工廠發展和扶持線上的電商,既是順應時代和消費變革的需求,更多的還是倒逼線下的實體店轉型。要知道,溫水煮青蛙,如果家電實體店再不轉型,家電工廠的效率和創新就會變慢?,F在電商其實倒逼著整個家電產業“良幣淘汰劣幣”,提高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