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文:智能大電視漸入尋常百姓家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商場里智能電視品類繁多
到家電賣場里逛一逛,很多市民會發現,電視機不僅越來越薄,尺寸也越來越大——大屏時代已經到來。隨著近幾年互聯網電視廠商攪局電視行業,電視的價格底線一再被突破,買一臺50英寸的電視,不僅功能更豐富,價錢比以前也便宜了很多。現在,技術創新發展又帶動了新一輪的競爭升級,智能電視的時代已經到來。
電視越大越薄越受寵
給新房裝修的市民馬先生最近在挑家電,準備給客廳買臺大電視,到家電賣場里逛的時候發現,55英寸的電視價格段集中在3000元左右,有很多牌子、款式可以挑選,這家送帶視頻平臺的會員優惠,那家送網上視頻庫資源,功能不分上下都很吸引人。“現在的電視真不貴,便宜了好多。比五六年前價格劃算多了。”當時,馬先生家里換電視機,花了3000余元買了一臺32英寸的液晶電視,自帶操作系統,可以和WIFI鏈接看網上視頻,讓他高興好久覺得值。現在,這個價格能買更大的電視。如果再加幾百元,接近4000元的價格,還能買到互聯網品牌的65英寸電視。
大屏電視的銷量增長趨勢已經十分明顯。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一季度50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在下滑,而5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達36.4%,較去年同期上升了9.7個百分點。這組數據表明,2017年彩電產品高端化將是行業發展主旋律,大屏電視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心動。
從拼價格轉變為拼服務
對于消費者來說,價格高低是選購的關鍵考量因素。最近兩年,眾多互聯網企業“跨界”踏入彩電領域,打破了傳統廠商定價的格局,甚至打起了價格戰,一再拉底電視的價格。比如在京東商城里可以看到,眾多知名品牌的55吋以上電視,其市場售價都不足3000元。
小米、樂視、酷開、微鯨等互聯網品牌的崛起,之所以能在傳統電視中突破,原因在于相對較好的操作體驗,優質的內容與硬件的結合,以及更有競爭力的價格,一舉拿下了中低端市場。樂視小米入局后,一臺40多吋互聯網電視的價格降到千元水平,這一價格幾乎與一部中低端的手機相當。
價格戰打了幾年之后,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不過這種狀況將有所改變。行業數據顯示,低價策略直接導致了行業的尷尬現狀:增量不增收。再加上去年底原材料大幅上漲,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空間一步步被壓縮,廠商不得不調價應對。
拼價格戰難以為繼,廠商的競爭轉變了思路。從最早比拼硬件,到硬件平臺時期比拼內容,現在,隨著內容的極度豐富,電視行業的角力場已經開始往互聯網服務、虛擬現實、甚至人工智能方向轉移。
技術升級迎來智能時代
三四月份是廠商扎堆發布新品的旺季,從行業動向來看,技術升級驅動產品和品牌高端化,是整個行業的趨勢,消費者以后買到的電視,將會更加智能。記者發現,樂視、小米、暴風、微鯨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無一例外都布局了VR虛擬現實,并在人工智能領域狹路相逢。
前不久,小米在發布小米電視4A,在電視上整合了語音助手,可以用語音遙控器實現關鍵詞搜索、熱度排行、查詢天氣日歷等功能。微鯨新機中強調人工智能語音,除了普通話之外,還加入了四川話、廣東話等多個語系。
索尼等廠商則在中高端市場上鞏固優勢。上個月發布數款OLED電視,把視覺體驗變得更加豐富細膩。該品牌認為,目前國產品牌在40到55英寸的市場競爭激烈,下一步競爭會轉向55英寸以上的大屏市場。
家電業內人士介紹,彩電業已從數量增長階段進入到質量提升階段。市場上不斷涌現4K、HDR、曲面等技術創新,對電視屏幕尺寸也提出更大、更薄的要求。55英寸甚至更大尺寸已經成了選購電視的主流標準。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廠商的競爭加劇,大屏電視的價格會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