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全國各地環保督查整治力度升級,大批 家居 企業被限產、關停,相關原材料:板材、塑料、紙箱、鋼鐵銅鋁、泡沫及玻璃等價格高歌猛漲,衛浴廠商成本上漲被迫調價,各類產品價格漲幅達10%左右。
一大批衛浴企業關停、搬遷
1、關停
河北18000家企業停產、限產
12月1日到4日,河北中南部遭遇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從11月30日起,河北中南部10個城市啟動區域Ⅱ級應急響應,約有18000多家企業采取錯峰生產、輪流停產等減排措施。
其中,唐山緊急宣布衛生陶瓷在內的建材、鋼鐵、焦化、鑄造、涉VOCs行業和企業集群進行停產,并停止室外噴涂、粉刷、噴漿等作業。
北京多家知名企業被列入停限產名單
近日,北京市經信委發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工業分預案(2017年版)》,將制造業企業停限產響應級別從以往的橙色預警提前到黃色。同時市級空氣重污染應急企業也增加500余家,達到了712家。
天津關停9081家“散亂污”企業
11月22日,從天津市環保局獲悉,經過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天津市的“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工作目前已經按計劃、按進度推進到第三階段。經對全市范圍內的“散亂污”企業進行多輪拉網式排查,共排查出近19000家“散亂污”企業,已對其中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9081家企業進行關停取締。
鄭州陶企全部停產
12月5日,鄭州印發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鋼鐵、鑄造、建材、電解鋁、有色等行業企業或工序實施限產或錯峰生產。
其中,鋼鐵、鑄造、電解鋁、有色等行業企業或工序實施限產或錯峰生產,鋼鐵鑄造行業除滿足達標排放要求的電爐、天然氣爐外,采暖季實施停產,特殊情況確需生產的,報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
陶瓷(不含采用天然氣為燃料)、玻璃棉(不含采用天然氣為燃料)、巖棉(不含電爐)、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石膏板等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實施停產。
揚州220家停產、限產
12月2日,江蘇揚州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進入“天天大氣應急管控狀態”,對全市220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實施停產、限產。其中,鋼鐵、焦化行業一律限產50%以上。城區重點化工企業一律限產50%以上,混凝土生產企業一律限產50%以上。其余一律限產20%以上。
揚州環保局等部門將督促每家企業制定可操作、可執行的“一廠一冊”限、停產方案,并要求實施到位。
安徽啟動黃色預警
12月5日,安徽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次發布重污染天氣省級黃色預警,要求建材、火電、鋼鐵、石化、化工、冶金、礦山等大氣重污染工業企業實施限產、停產措施,工地停止土石方作業。并按照重污染天氣公布應急限產、停產企業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新增強制性減排措施,對燃煤鍋爐、黃標車和重型貨運等柴油車輛進行禁行。
二 原材料暴漲
2017年,衛浴原材料漲得有多狠你知道嗎?
天然氣價格上漲,部分地區工業用氣停供
自環保督查進行以來,眾多行業被要求“煤改氣”,導致天然氣價格一路上漲。加上北方進入采暖季,全國天然氣供不應求,天然氣價格更是出現短暫“暴漲”的現象。據了解,12月1日多地液化天然氣(LNG)平均出廠價格已到每噸7000元以上。數據顯示,11月1日LNG平均參考價格僅4254.17元/噸,12月1日達到6558.33元/噸;漲幅為54.16%。
在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下,不少衛生陶瓷企業選擇提前停產。河北石家莊進入Ⅱ級預警狀態時更是按照“保民生,停工業”的原則,關停陶企等工業用戶的生產用氣。
銅價持續上漲
受南美洲巴西、智利等全球最大銅礦生產國的罷工潮影響,國內銅價也在持續上漲。12月1日,長三角地區銅價約為52770元/噸,上漲250元/噸;無氧銅絲(硬)為53930元/噸,上漲250元/噸。珠三角地區銅價約為52810元/噸,上漲220元/噸;LME銅價為6771美元/噸,上漲21美元/噸。
紙箱價格都漲瘋了
安徽地區某紙廠率先宣布從11月27日起瓦楞紙價格上調200元/噸;杭州鑫源紙業有限公司11月30日起成品紙價格上調100元/噸,并預計12月5日再上調200元/噸;浙江富陽康楠紙業有限公司、浙江華鑫紙業有限公司均宣布12月1日起價格上調100元/噸。
三 運費上漲
去年9月,《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這一史上“最嚴治超令”,讓運費費用漲得飛起。 部分地區物流由6元一件貨漲到了10元一件,建材每噸運輸成本上漲100元,飼料運輸成本上漲35%以上,化工原料漲幅驚人,煤碳上漲10元/噸......
今年10月份,多家快遞公司相繼頒布漲價通知。另外,冬防期開始,部分地區出現重污染的情況下,車輛限行,鼓勵鐵路運輸。運費再次被推上高峰。
面對接踵而至的漲價潮,對中小企業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工業領域或將迎來大洗牌,不知道又有多少中小企業被逼上了絕路!
(1)大企業原材料用的是期貨,而中小企業原材料一般都是現用現買。
期貨交易這一特性,使大企業可以在漲價潮前購買原材料供貨商未來幾個月的穩定原材料供給,很大程度的減少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的影響;而中小企業的原材料由于需求少、資金有限,一般都是現用先買,這樣就導致對原材料漲價的抵抗能力很弱,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價格也必須大幅度上漲才能滿足生產成本。
(2)大企業原材料附加值高,抵御漲價風險的能力強
大型企業憑借著先進技術、高端制造掌握著中高端市場,中小企業只能憑借著價格低廉搶占低端市場。但同一產品,其帶給企業的利潤是不一樣的,高端產品之所以賣那么貴,是因為他們技術投入、制造工藝升級、品牌建設等成本投入占其產品成本的重要一部分,而原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就相對較少,原材料上漲對其整個產品成本的帶動上漲較小;而中小企業的產品價格就相對較便宜,原材料成本占其產品成本比重的一大部分。所以,原材料價格猛漲,他們的價格也就跟著猛漲了。
(3)大企業資金充足
大企業在資金上也占有很大的優勢,銀行信譽也相對較高,能夠有充足的現金流應對這次漲價潮。反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是靠銀行借貸建廠后,身上還背負著銀行的巨額本息還款,在流動資金上相對較少。
(4)我國已失去廉價勞動力優勢,大企業搶占國外市場
我國近幾年已經失去了勞動力的優勢,部分大型企業已經開始搶占國外市場,在泰國、越南、美國等國家建廠,我們就可以看到大企業在外國建廠的產能就能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并且憑借著國外建廠保持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價格和政策優勢。
漲價潮使低端產品價格和中高端價格差縮小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沒有價格優勢就會放棄低端產品,會多花一點錢,買中高端產品。因此,本次漲價潮對中小企業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很有可能成為促使中小企業倒閉潮提前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