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回歸用戶體驗: 報告揭秘彩電業發展方向
日前,隨著一份電視視覺舒適度報告的發布,困擾眾多彩電企業的方向性選擇問題有望破解。記者從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實驗中心發布的報告中看到,對比液晶電視,激光電視色覺呈現精準、畫面清晰度高、視覺刺激較小,是具有良好視覺舒適性的顯示產品。視覺舒適度不僅優于液晶電視,還優于紙質閱讀20%以上,護眼效果非常顯著。
今年以來,中國彩電業在時隔10多年后走到了技術和經營雙十字路口:顯示技術上,出現OLED、量子點、激光等多個方向之爭;競爭模式上,則出現硬件免費、內容免費、人工智能、低價惡戰等多個手段之爭。不過,對于電視產業來說,最終還是要回歸用戶視覺體驗的健康舒適度上來。
市場現狀:
價格亂戰曇花一現
進入9月以來,在互聯網企業的混亂競爭中,彩電市場再度掀起一輪低價格惡戰。50英寸4K智能電視的價格降至2000元以下,樂視、PPTV等互聯網電視企業則推出“買會員送硬件”的硬件免費模式。
但是,低價格戰的最終受害者還是用戶。因為彩電企業沒有利潤,就會減少對于產品技術和功能創新的投入,甚至不乏產品偷工減料;商家沒有利潤,就會在面對用戶的服務上偷工減料。
正如家電資深觀察家張彥斌所說,“電視是家庭耐用消費品,對于技術、品質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一些互聯網電視品牌只知道拿低價格制造概念,卻不去研究用戶到底需要什么,這種價格亂戰注定只會曇花一現。”
同時,當前這一輪低價格戰也嚴重偏離彩電產業正在進行的圍繞核心顯示技術創新變革進程主通道。中國在全球彩電市場競爭中由于缺乏顯示技術的創新能力,長期以來處于追隨者、模仿者的地位。在2014年推出中國首款擁有核心技術的ULED顯示技術,并于去年又推出具有從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到市場推廣一體化的創新顯示技術之后,以海信為首的中國本土企業,以自主創新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力提升。
行業正道:
健康舒適視覺體驗
彩電產業在過去幾十年發展中,經歷從黑白到彩色,從CRT到背投、等離子、液晶以及激光顯示等一系列升級迭代。對于用戶來說,長期以來通過電視這種大屏顯示觀看,真正關心的就是視覺體驗,即看的健康。
上述檢測報告表明,激光電視的視覺體驗不僅明顯優于液晶電視,甚至比很多消費者認為的“最健康閱讀方式”的閱讀紙質書更為健康舒適。這種強烈反差背后,正是由于激光電視模擬自然界反射成像的原理,讓人們眼睛看到的是屏幕反射光線,真實自然、無輻射,避免傳統玻璃熒屏的鏡面眩光及頻閃等問題。
比如今年海信剛剛推向市場的首款4K激光電視,就采用高處理能力光學引擎,處理能力比2K激光電視產品提高300%,可以實現830萬像素的圖像表現,支持4K分辨率,支持3D,色域覆蓋率達到116%。采用多種先進的圖像處理技術,比如MEMC等。值得一提的是,海信4K激光電視支持今年最火爆的HDR,因為采用仿生激光成像技術,光線像電影一樣反射式入眼,整晚觀看不傷眼,視覺舒適度優于紙質閱讀20%,也遠優于OLED電視。
回歸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本位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主導這個行業和市場發展變革的力量,并不是來自于單一的技術創新,而是隱藏在市場中的用戶需求。近年來,用戶長期觀看電視的最大痛點還是視覺不舒適,長時間觀看就會出現眼睛累、酸等情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可以預見,電視“看得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的第一需求。
海信激光電視的誕生以及市場引爆,無疑正是直擊這一消費者的觀看痛點,從而通過在產品最核心、最關鍵的成像原理上展開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升級。同時,面對來自互聯網企業的頻頻低價格戰沖擊,海信則繼續堅持在市場上推動以高品質、新技術產品,直擊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需求的方式,引領中國彩電產業的發展方向。通過帶給用戶更新的技術和更好的體驗,倡導一種更加健康、舒適的電視視覺體驗和理念。
未來趨勢:
力推激光顯示技術
今年以來,觀看視覺舒適度明顯優于液晶電視、甚至高于紙質閱讀的激光電視,正在越來越多受到市場和用戶的青睞。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55英寸以上大屏市場零售額占比已經突破60%,其中海信激光電視在85英寸以上超大屏幕市場的占有率為49.64%,將近一半的占比充分說明激光電視在市場中的影響力。
在激光電視市場上,海信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就在剛剛閉幕的德國柏林IFA展上,激光電視成為今年全球顯示技術的一大熱點,除海信之外,TCL、長虹、中航、光峰、視美樂等國產品牌紛紛力推新品,這使得激光電視在今年迎來新一輪的引爆。
這一熱鬧場景的背后,正是近年來以海信為首的本土彩電企業,在全球市場上以激光顯示技術為主導,直接跨越液晶顯示、OLED顯示,進入掌控自主話語權的下一代顯示技術。這也將幫助更多的彩電企業走出低價格亂價泥潭,回歸產業和市場競爭本位,直擊用戶需求痛點,構建“量增利漲”發展軌道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