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互聯網巨頭玩家,做法正好相反,他們想做的事是自己做行業的標準制定者,所以會先布好一個平臺,希望假以時日所有的硬件能夠全部按照它的標準去玩,通過把所有的硬件整合起來變成一套超級平臺,成為產業的最上游,并以此為資本尋找新商業機會。最為典型的是小米以MIUI搭建的智能硬件生態圈,不過這種松散的生態穩定性問題、時間問題,并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
分析了以上三個主流勢力的困惑和探索,其實對于用戶來說,關心的重點無非有三:對我有什么用?我需要為此花多少錢?安裝之后智能 家居 的穩定性過不過關?
顯然,目前尚未有企業能夠明確的給用戶答案。其實總結上文所有內容,智能 家居 只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標準的統一。上海智能 家居 展覽會主辦方ZigBee聯盟就是個推動智能 家居 標準化的組織,想象一下,如果所有智能 家居 產品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智能電視、智能照明、智能防盜等產品,標準化后操作就可以串聯起來,以后智能 家居 就像組裝電腦一樣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內存、硬盤、顯卡”,智能 家居 的風口才能真正來臨。做這件事的人已經很多,如谷歌的Android@Home、蘋果的HomeKit及ZigBee聯盟都在試圖做這件事,但不難想象這條路困難重重。
引爆點在哪,夢想進入現實還差了點什么?
現在在淘寶搜索關鍵詞“智能 家居 ”,能搜到3.16萬件產品,產品涉及WiFi插座、智能開關、智能窗簾等。可以看到這十余年的發展,智能 家居 產業雖然困難重重,但也百花齊放。在格拉德威爾《引爆點》一書中曾總結出流行三法則: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環境威力法則。
套用引爆點理論,結合智能 家居 現狀可以總結出它的引爆三個要素,其一先鋒用戶的培養、其二智能 家居 的實用性突破、其三來自社會多方力量的支持。
先鋒用戶的培養:智能 家居 發展應聚焦高端用戶,俘獲他們的青睞,培養好高端用戶后,推出廉價版順水推舟普及。舉例從數碼相機、手機、平板等一系列高科產品,無不是先由高端用戶使用,逐漸下沉到整個社會。如今許多智能 家居 企業期待用低廉版鋪量來占據市場,顯然是違背這一規律的。根據《引爆點》一書中認為,任何一個事物的流行,都遵守一個規律,首先是打動革新者,革新者帶動先期采納者,繼之早期大多數和晚期大多數的加入,才完成一個事物從新生到普及的過程。顯然在智能 家居 里面,那些持廉價主義的企業今天推出個十幾元的智能插座,明天推出個幾十元的智能感應器的做法,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過多的偽智能或弱智能產品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應。把智能做好,逼格做高,要先培養先鋒用戶,他們有興趣也有能力嘗試智能 家居 ,并以影響到其他人。
實用性突破:目前智能 家居 的智能性存疑,比如智能插座的被吐槽,許多智能 家居 廠商為了低廉獲取用戶,灌輸能用手機app操控的 家居 就是智能 家居 。智能 家居 不是用智能手機代替遙控器這么簡單,它首先要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而非是高科技玩物。比如,Control4及RICI就提供多元化的控制功能,如燈光、窗簾、空調、背景音樂、家庭影院、安防、監控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提供有線、無線(Zigbee、WiFi)方式通訊;提供多種控制終端,如面板、觸摸屏、遙控器,以及各種傳感器;而且還有功能模塊化,可根據用戶的需求,靈活配置, 以控制預算,強大的擴展功能,可滿足未來的功能擴展要求。按照《引爆點》里的流行理論,先鋒用戶帶頭使用做代表是吸引更多的人使用的先決條件,而內容本身的價值才是能流行的根本支撐。
多方力量的支持:有了先鋒用戶,解決了實用性,將智能 家居 徹底引爆則一定是環境威力。在社會中為智能 家居 找好價值定位,找出智能 家居 在節能、省力、減少支出等層面的優勢,吸引政策支持和地產商支持,多方力量對智能 家居 同時支持,創造一種環境威力,制造智能 家居 風口,讓夢想進入現實才能事半功倍。
現狀、未來、愿景,在活下去和革新中尋找爆發機會
智能 家居 作為一個新生產業,處于一個導入期與成長期的臨界點,市場消費觀念還未形成,但隨著智能 家居 市場推廣普及的進一步落實,培育起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智能 家居 市場的消費潛力必然是巨大的,產業前景光明。
不過,好在智能 家居 并未出現O2O那樣燒錢圈市場的陋習,在目前標準難統一,廉價品沖擊形象,消費者認知不明朗的情況下。智能 家居 企業要保持警惕之心,尤其是三大勢力中的新興智能 家居 企業,更懂得活下去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傳統 家居 企業和互聯網巨頭尚有退路。我們知道所有新生事物總是伴隨著質疑而生的,十幾億的人口和中產階級的壯大,都為智能 家居 爆發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所以,要先活下去,并在革新中尋找到爆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