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預測,2018年中國智能 家居 市場規模可能將達到1800億元以上。這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也注定將引起中國智能 家居 行業的一股新的熱潮。以一站式智能 家居 解決方案為目標,以先進企業為引領,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產業鏈化運作,必將成為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智能 家居 行業絕對的王道。
智能單品
成為主流
在今年舉行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一個個既酷又炫的智能單品紛紛亮相,讓人驚艷。這些單品正在或將要走入家庭,成為未來智能 家居 的主要裝備。
在這次展覽中有一款主打安全功能的智能插座,這款產品內置了微處理器,可以對插頭器件進行識別,通過判定是正常電器后再進行供電,即便是小孩子誤將手指頭放入插座內,也不會出現觸電現象。此外這款插座還可以和手機應用相配對,在主人家中失火或一氧化碳超標時及時發送提醒。
還有一款可語音操控的智能烤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種烤箱內置安卓系統,能夠識別語音命令,現有的應用程序包含了遠程操控、語音識別以及菜譜瀏覽等功能,用戶可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通過WIFI與烤箱連接,不僅可以省去點擊按鈕操作的麻煩,還可以進行遠程操控烤箱的溫度調節、烹飪方式及烤箱燈設置等。
家里的床也實現了智能化,REST公司開發的智能床配備的智能織物和傳感器能對用戶的睡眠習慣進行追蹤,然后使用這些數據為夜間休息的用戶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適感。這款智能床的床墊內含18個空氣傳感器,可根據用戶的偏好立刻充氣或放氣,既能變得非常密實也能變得非常松軟。松下公司的一款交互式虛擬鏡也來參展,這款鏡子能夠自動分析你是干性還是油性皮膚,還能監測出皮膚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保養建議。此外這款鏡子還能預覽用戶的化妝效果,用戶可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來虛擬試用眼線或眼影。
一些很講究的人士無法容忍衣服上有皺褶,LG公司開發的衣物護理機具有快速除皺褶功能,移動衣架會輕柔地晃動經蒸汽處理后的衣物,以去除上面所有的皺褶;褲子折痕處理功能可在半小時內恢復褲子的平整;祛異味功能可使用蒸汽去除吸煙、食品和出汗在衣物上殘留的難聞氣味。
系統聯網
更加便捷
不管是智能空調、智能冰箱,還是智能插座、智能開關,或是智能門鎖、智能窗簾,很多的智能單品已出現在人們身邊,是不是把這些智能單品搬回家就能實現智能 家居 ,并不是這樣,系統化智能的實現是建立在具備完善智能化單品以及智能產品可跨品牌、跨種類互動的基礎上,家庭中所有的智能產品要運營在統一的平臺上,各設備之間要實現聯動和數據共享,從而實現系統級別的智能。比如當空氣檢測器檢測到室內空氣質量不好,就通知空調傳感器啟動空調,而當電視傳感器感應到人已經離開了客廳,就會自動關閉電視。目前來看,智能 家居 市場不斷涌現的智能單品將用戶體驗割成一個個的孤島,不同家電無法互聯互通,用戶體驗不如意。
資深業內人士、創高安防產品總監陳麗麗認為,智能 家居 的智慧不僅要體現在 家居 單品的智能化,還體現在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構成的完整生態系統的智慧化,未來,在統一的平臺上,用戶家庭里的各類家電、燈光、窗簾、安防、健康保健、家庭娛樂等全系列的 家居 設備均可實現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和融合。
基于智能 家居 系統,用戶可以自定義生活場景,如熟睡、起床、早餐、離家、回家等模式,系統會智能分析用戶生活習慣,并提供更健康更快樂的服務;整個社區也可實現高效率的聯網安防,離家模式下有任何異動即時拍照推送、手機遠程查看,并快速連接社區物業,及時保護家人生命財產安全;用戶可以遠程控制家用電器,在本地還可以用語音和它們對話,通過語言口令就可以開關冰箱、空調等家電,此外插座會在手機、平板等充滿電時自動停止電流輸送;空調會根據人體舒適度調節空調溫度和濕度;冰箱能按照放入食物的不同提示放置區域、自動根據儲存食物的多少來選擇功率,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洗衣機會自動判斷放入的衣物從而選擇最合理的清洗方式及洗滌劑……總之,將來智能 家居 系統的學習能力將日臻完美,節約用戶的使用成本。
不能只是
手機控制
當前很多智能 家居 產品是通過移動終端如手機、ipad等實現控制,這種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可實現遠程控制管理,但有時候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麻煩,例如在房間里時當需要打開一件電器的時候,如果首先要通過手機打開APP才能實現,還不如直接用手打開。還有窗簾、電燈等增加手機控制功能之后,可以躺在床上就控制窗簾或電燈的開關,但一旦手機找不到了,窗簾和電燈也無法開合,這樣手機控制就成了累贅。再如洗衣機看重的是洗滌速度和潔凈程度,空氣凈化器看重的是清潔速度和噪音大小,熱水器看重的是加熱效率和安全性,如果這些更核心的功能沒有提升,只是增加聯網功能支持手機控制開關,并無實際意義。
現在有的產品不僅手機可以控制,還設計了其他控制方式,比如,事實上手機控制也好,多種控制方式相結合也罷,都是人主動控制機器,理想化的智能 家居 應該更進一步,做到無感化,比如人來燈亮人走燈滅就比手機控制電燈的開關要智能得多,你在房間里的時候空調設置26攝氏度而你老媽在房間的時候空調自動調為28攝氏度就比手機調節溫度要智能得多,把衣服放到洗衣機中按下開始按鍵就可以自動識別衣服的材質并選擇最合適洗滌模式就比手機遠程洗滌要智能得多。
于是有業內人士提出,變被動為主動是智能 家居 必然的進化之路,未來的智能 家居 應該具有系統自感應和系統自學習能力,比如帶著感應手環靠近電視,電視會識別到人離得太近,自動降低屏幕亮度或暫時將屏幕背光關閉以此達到保護人眼的目的,這就需要大量傳感器的介入,溫度傳感器、亮度傳感器、距離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等等,未來的智能 家居 可以說就是傳感器組成的。光會感應還不夠,還要會學習,會主動記錄用戶的使用習慣并進行自我調整和進化,比如夜里起床基本都是去上廁所,廁所的燈就應該記錄這一習慣,并且每次主人晚上起來就自動打開,再如女主人每次洗澡水溫是40攝氏度,而家中的老人每次洗澡的水溫是43攝氏度,系統就應該記住每個人的習慣并且在識別用戶之后自動對預設水溫進行調整。
前景雖好
價格制約
目前智能 家居 產業已引發爆點,但市場還處于炒作概念的時期,有專家表示,預計還要經過三四年,整個市場才會慢慢成長起來。
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不久前一項關于智能 家居 的網絡調查,在收回的五萬多個有效樣本中,高達95.19%的網友表示對智能 家居 感興趣,不過只有48.18%的網友表示目前愿意通過購買單品的方式來體驗智能 家居 ,39.15%的網友表示只愿對家中某些局部進行小規模裝修來體驗智能 家居 ,愿意對 家居 整體進行徹底重新裝修的網友只占12.68%。
是什么原因在影響用戶對智能 家居 的選擇呢,調查顯示,45.35%的網友在顧慮價格問題,擔心智能 家居 太貴,24.49%的網友在顧慮實用性問題,擔心智能 家居 不夠智能,17.03%的網友在顧慮隱私問題,擔心智能 家居 會泄露隱私,還有5.26%的人顧慮智能 家居 組建太費事,7.86%的人顧慮使用智能 家居 會被機器控制。
對智能 家居 企業來說,用戶接受什么價格是他們很關心的,3萬元以下的支持率超過60%,處于3萬至10萬之間比例加起來不到14%,另有10.9%的人接受10萬元以上的價格。由此發現,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輕量化的智能 家居 仍然會占據主流。
智能 家居 的未來無疑是美好的,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在不遠的將來,沒有智能 家居 系統的住宅會像不能上網的住宅一樣不符合潮流。”雖然目前離蓋茨所說的“不遠的將來”還有一段時間,但智能 家居 普及的趨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