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手機APP操控智能電視上網搜索影片,讓熱水器提前加熱、門窗監控……在第117屆廣交會上,家電展區內的智能家電成為最大亮點。由于傳統家電利潤微薄,家電巨頭紛紛進軍智能家電。不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智能家電領域僅有一部概念空泛的《智能化技術通則》,嚴苛的行業標準仍“在路上”。
市民:
個個都智能,該買哪個?
“現在去買家電,洗衣機、空調、電視、熱水器等大件,基本都是智能的。”五一臨近,家電銷售進入小高峰,正為新家挑選家電的韋小姐告訴記者,賣場內各種智能家電讓她暈乎乎,不知道該買哪一種。
記者隨機觀察了多位選購家電的市民,大多數人僅僅根據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判斷,更多的還是依賴家電廠商對于產品的宣傳以及商場導購人員的介紹。“比如這個電飯煲的定時煮飯功能,空調、電熱水器的溫度記憶功能,這也都叫智能嗎?”韋小姐問。
發展:
電視入萬家空調量太少
“智能家電互聯互通是智能 家居 實現的硬件基礎。”德國捷孚凱市場咨詢有限公司家電部全球大客戶副總裁彼得向記者表示,未來的智能家電,是基于“人”為中心的設計,設備間具備互聯互通互控以及內容交互協同的功能,能實現與其他移動設備、云服務平臺三者一體化的智能家電系列產品。
業界預測,到2020年,我國智能家電的整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其中智能硬件產值將達6000億元。不過另一份數據則透露出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來自中怡康線下零售監測數據也顯示,至2014年,智能電視的滲透率超過60%,但智能空調的零售量份額為3.8%,智能洗衣機零售量份額為1.6%。
商會:
智能 家居 標準亟須統一
“家里那么多家電,不可能是同一品牌的,如果每一個品牌都是一種不同的智能終端或者不同的APP,或者不同的操縱方式,使用上會很不方便。”采訪中,有市民表示。
行業標準不統一,已經成為影響智能 家居 產業發展和普及的阻力之一。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家電電子品牌與創新高峰論壇上,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表示,智能 家居 領域的行業標準亟須統一。“智能 家居 能夠互聯互通非常關鍵,沒有一個統一的接口標準,可能對消費者在使用上會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