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消息傳來瞬間刷屏沖上熱搜。世界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多元,發展潛力最大……在這個因為貿易保護、疫情原因“Lockdown”頻現的時點,RCEP的簽署無異于一劑強心針。受此消息影響,11月16日,家電、港口、航運、物流、貿易等A股板塊紛紛高開。RCEP魔力何在?對于家電產業影響幾何?我們在此淺做探討。
“中國制造”也有了后花園
“美墨加協定”的簽署,讓墨西哥成為了美國制造的后花園,不過該協定更多體現了“美國優先”政策;而RCEP則更多基于公平、公正、共贏的區域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提升區域各國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高水平開放,尤其是關稅減免、原產地標準、投資便利措施等的具體執行安排,將造福區域內的各國人民。與RCEP正式落地的消息一起傳來是中日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有智庫分析認為,到2025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對外投資存量、GDP分別比基線增長10.4%、2.6%和1.8%,對于提升亞太地區在全球發展格局中的分量有極大促進。同時,RCEP 的簽署意味著我國雙循環政策中的外循環將更加暢通。
具體到中國家電行業,也將受益于RCPE的簽署。
有家電分析人士談到,日本家電品牌為什么在東南亞市場賣得好?因為日本企業在東南亞免費投建了很多實驗室,幫助該地區制定標準,這種看似“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實際創造了一種“車同軌、書同文”的暢通渠道,為日系產品進入該市場掃除了很多障礙,而當時的中國家電企業還欠缺這種覺悟。這番話是大概5年前的論斷,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家電企業在東南亞建廠,進行品牌輸出,中國企業也開始擁有這種意識,但多屬于個體行為;而RCPE的落地將從國家層面幫助企業優化類似營商環境,促進區域內統一標準的建立。
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亞太地區(含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家電零售額2048億美元,占全球家電零售額的46%。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家電行業對日出口增長5.6%,占比9.8%;對東盟出口大幅增長39.8%,占比7.8%。目前,我國家電對東盟出口已連續8年保持增長態勢;而對日本出口的家電多為日企在華生產返銷,與其國內市場表現呈一定正相關。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RCEP營造了更好的區域營商環境,為中國家電品牌成建制出海創造了重大市場機會。他們認為,中國家電產業經過了全產業鏈數字化改造,在生產效率、產品、渠道方面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伴隨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中國正以更先進的電商經驗,幫助中國品牌更方便地向世界滲透。同時,中國海外品牌業務處于快速發展期,包括海爾、美的、TCL、JS環球生活等,都處于快速發展中。另外,受益于中國防疫措施在全球率先取得成效,全球家電產能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向中國市場聚集,無論對于出口代工還是自主品牌建設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掃除障礙 加深羈絆
事實上,中國家電產業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東盟各國的羈絆日深。日韓自不必多言,中日韓三國在全球家電市場的影響力呈交接態勢,如日本家電在上世紀80-90年代開始主導國際市場;到2000年左右,韓國品牌崛起,尤其在黑電、手機、冰洗等領域對日系品牌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合圍態勢;期間,中國品牌緊隨其后,承接了部分日系家電產能的轉移,國內某些壓縮機品牌如海立、美芝等都有日系的影子,到2015年,國內家電品牌開始趕超韓系品牌,并在體量上呈絕對的壓倒態勢。海爾收購AQUA,美的收購東芝白電、鴻海收購夏普、TCL科技接手三星蘇州面板生產線,正是這種產業迭代的縮影。而在澳洲市場,斐雪派克是新西蘭國寶級家電品牌,也是澳洲排名前三的品牌,如今早已歸入海爾彀中。另外,東盟十國則是中國家電產業出海的“第二島鏈”。譬如,海爾在泰國、越南等地均布局有工廠;美的今年實現了泰國工廠的產能擴建;TCL的越南產業基地也在擴建中。這些海外基地的投建,即有利于中國家電企業利用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人力、土地資源等實現成本領先,同時增加了對該區域的輻射力和品牌影響力;此外,在不斷抬頭的貿易保護環境中,也幫助中國企業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某些國家的關稅風險,成為中國家電全球產業鏈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以美的為例,東南亞日漸成為公司重要的出口市場,為了加強在該地區的品牌認知度,美的連續3屆成為東南亞鈴木世界杯錦標賽的贊助商,以體育營銷輻射當地約4.92億粉絲,并形成了以“Midea”、“Toshiba”為核心的雙品牌矩陣。另外,廚電產業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味”較濃的行業,中國廚電企業海外拓展較少,但基于相似的飲食習慣,老板電器將東南亞和澳洲作為了自主品牌輸出的主戰場,于2017年啟動老板電器國際化戰略。
整個亞太地區已經被綁上中國家電產業鏈的戰車,轟然前行。
根據RCEP協議,要求15個成員國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如果協議得以實施,將大大降低各國間的流通和運營成本,成為區域內經貿規則的“整合器”,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進一步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RCEP協商過程中,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暫時未加入協定。近年來,印度成為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日漸加碼的市場,不少企業都在印度建設有工廠;但是,由于地緣政治及國際競爭等因素的影響,中企投資印度市場風險值加大。2019年,印度將空調等家電產品列入ISI認證強制產品范圍;2020年4月,印度公布第4批《電子和信息技術產品(強制注冊要求)2012法令》產品目錄并于10月1日生效,將包括家電在內的56項產品納入強制注冊要求。類似的貿易壁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家電產品的價格優勢,同時疊加疫情等不利因素,國內家電企業出口印度市場的成本顯著增加,上半年,我國家電對印度出口下降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