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電梯是樓市“大熱”話題,記者之前已寫過不同內容的評論,擋不住每天都有新事發生,最近記者去了清遠一趟,一位清遠市民對加裝電梯的豪爽態度讓記者大開眼界。
這位市民住在一個房改房樓梯樓8樓,一層一戶200多平方米的大戶型,一樓架空,故此總共只有7戶人家。隨著清遠清城區越來越多樓梯樓加裝電梯,這股風也刮到這位市民的房改房大院。為了爭取同樓住戶的支持,他提出個人出資10萬元,其余由同樓住戶分攤,如果到最后有幾千一萬的缺口,也由他來“包底”。據了解,二樓不使用電梯,可以同意加裝。因此現在一共有5戶參與加裝,加裝電梯大概需要三四十萬元,他個人就承擔三分之一的費用。其實這名市民也不是“大富大貴”,他只是覺得自己住8樓,加裝電梯算是“最大利益獲得者”,因此愿意為此承擔更多,釋出善意。清城區其實也有不少電梯二手房或者周邊也不缺一手房項目,賣房換房也不難,不過他覺得房子住了十幾年,住得很舒服,而且樓頂可以種瓜菜,他一年四季都自給自足,從來不需要到外面市場買菜,所以他希望給多點錢,可以加快加裝速度。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其實鄰里的友好對一個人的居住體驗很重要。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的加裝電梯案例,一般都是相互交惡,以簽名要挾討價還價,要減多少;一梯一戶,四層小樓,由相關單位負擔加裝費用,也因為有住戶反對而加裝不成。當然記者了解的都是極少數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都是沉默的大多數,君不見每天在國規委網站公示的既有住房加裝電梯申請都在增加,各區出臺的加裝電梯優惠政策也成了居民住戶之間的“潤滑油”和“助推器”。清遠這位疏爽市民也跟記者表示,清遠也風傳加裝電梯有補貼,而且對于在優惠政策出臺前已加裝電梯的樓梯樓也有追溯補貼,故此他也“大手筆”贊助所住樓棟的加裝計劃。
一家人相處或者婆媳之間都有“相見好,同住難”的可能性,有時候樓上樓下因歷史積怨,很難說加裝電梯有沒有夾雜一些私人感情在里面。如果大家都是各讓一步,且都以居住舒適、樓房增值的角度出發,其實高低樓層在加裝電梯上都是同樣受惠的。
前一陣子記者寫過的一個案例,體育東某樓棟需要借由一樓商鋪門前的位置來作為電梯出口,直接對商鋪的可視性也就是商鋪的價值產生重大影響,住戶跟記者透露,他們的加裝方案已被商鋪業主否決。當時他們以通透的觀光梯來設計并在觀光梯上加上一樓商鋪的廣告牌,希望爭取一樓商鋪的支持,但記者看這個設計圖上顯示,觀光梯幾乎覆蓋了一樓商鋪的入口,肯定不會獲得同意的。
加裝電梯,涉及各個利害相關人的利益,受損的可以協商補償,只要不是獅子開大口,以理性出發,一般都會同意。當初這個樓棟的住戶如此樂觀,也是“見人心”的一個表現,只考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看不到別人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