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城鎮農村的新房標配,太陽能熱水器近幾年已經很少被看到了。在產業規模下滑的形勢下,相關太陽能企業也從當初的三四千家驟減至如今的三四百家,現存的太陽能企業更多的在“被迫轉型與走投無路”中掙扎。太陽雨集團總裁陳榮華說,“如果我們都不做,太陽能行業就真的沒了”,一句話,道出了行業的辛酸。讓人不禁想問,真的沒有別的出路了么?
熱水器難覓蹤跡 市場占有率僅余1%?
2009年起,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帶動下,太陽能熱水器一度呈現爆發式增長,相對較低的行業門檻致使大量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爭相涌入,短短幾年就暴增至3000多家。彼時,不耗電、不燒氣又兼具環保功效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度被認為是前途無量的朝陽產業,在它炙手可熱的那幾年,三四線城市到鄉鎮農村幾乎隨處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屬于它的風光也就僅有那高增長期的“短短幾年”。

過度依賴于政策導向,使得太陽能熱水器產業成為自家電下鄉政策退出10年后被沖擊最嚴重的一個行業。于是,在經歷過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后,太陽能熱水器陷入增速放緩的局面,數據顯示,2012年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32.26%,零售額同比下降30.17%,行業增度更是降至11.7%的歷史新低。2013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工業總產值為379.95億元,同比減少15.34%,頭部企業如日出東方在2013年上半年零售太陽能熱水器的營業收入約為10.48億元,同比下降23.17%。
除了政策退場因素,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的崛起對太陽能熱水器也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一個初裝成本低、使用門檻低、適用性強,另一個加熱快、溫度穩定、結水垢少、占地面積小。相比起來,太陽能熱水器的局限性便顯得尤為突出:不僅產品創新滯后,同時也無法滿足用戶日益提高的多功能、全天候、舒適、便捷、高可靠性等需求。至此,太陽能熱水器的市場空間被不斷擠壓,產品銷量也開始不斷下滑。到2015年,太陽能熱水器的銷量和銷售額分別大幅下降25.6%和30.8%。2016年,太陽能熱水器銷量為618.2萬臺,同比下降16.5%;銷售額為62.5億元,同比下降18%。
企業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近年來關于小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倒閉的消息似乎從未間斷,嘉興、日照等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較為集中的地區更是哀鴻遍野,除了一些較大的企業還在支撐,很多的中小企業早已逃離。而還在堅守的大佬們也開始謀劃轉型之路,日出東方從太陽能熱水器組裝工廠,進入了太陽能光熱、太陽能熱水、凈水、廚電等多個領域;皇明太陽能更是直接跨出了家電領域,向房地產、社區環境等領域延伸,但是進展均不如預期。更遑論力諾瑞特、億家能、桑夏、桑樂、華揚、清華陽光等太陽能企業的尷尬“轉型”與“逃離”之路。
轉型、逃離、甚至破產重組使得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持續走低,據中國家電網觀察了解,國內相關的家電研究機構,他們分析報告已經不再過多提及太陽能熱水器的銷量與銷售額數據,僅在總的零售量與零售額中以“該數據包含電儲水熱水器、電即熱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和空氣能熱水器”一筆帶過。相比起來,他們更愿意細致的去分析電熱與燃熱雙雄爭霸中誰能獨占鰲頭。
數據的斷層讓人難以窺探其慘烈的降幅,但如開篇所提,產品至少在零售渠道已經很難被看到了,家電賣場基本已被電熱水器和燃氣熱水器占據,太陽能熱水器難覓蹤跡,據今年來的最新媒體報道數據,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占有率已跌至觸目驚心的“1%”左右。
“531”新政后 光伏供電腰斬
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聲音逐漸式微,無心戀戰的轉型從業者們有的將目光轉向了光伏發電,沒了家電下鄉政策,還有“光伏補貼”政策不是?并且憑借著之前的渠道資源,大批或逃離或轉型的行業從業者們完美對接到了光伏行業。
光伏發電也即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該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

就光伏本身而言自然是好的,相比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傳統能源,光伏發電具有安全可靠、無噪聲、低污染、無須消耗燃料的優點,而且光伏發電很少受到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在我國絕大多數地方都可以很好地利用太陽能。于是理所當然的,光伏供電受到了來自國家層面的加持,據了解,2017年,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投入了1326億美元,其中865億美元用于光伏發電技術。
“光伏電價是四六開,60%依靠國家補貼”,這是天合光能中國智慧能源系統副總裁徐漢東透露出的行業現狀。于是,如同當初的太陽能熱水器一般,借著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層層加碼的補貼政策,光伏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2017年底的行業統計數據,戶用光伏的經銷商數量已經過萬,增速高達250%。
還是那句話,過度依賴于政策導向,避免不了的要面對政策“斷奶”的悲哀。。“531新政”當頭一棒:國家三部委于5月31日聯合印發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新政中“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等嚴苛的內容,讓光伏行業迎來了“急剎車”。
下半年以來中國市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量約24.3GW,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分布式裝機12.24GW,同比增長近70%。但經歷過“531”的下半年再看:11月19日,國家能源局公布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設運行情況顯示,在新增裝機方面,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電站1740.1萬千瓦,同比減少37.2%。
相關企業的三季度報也再次對“531新政”進行了直觀印證,查閱已發布2018年Q3業績報的30多家企業可以發現,凈利潤超10億元的屈指可數。并且相關光伏企業出售電站資產、質押股份、抵押固定資產、減產、停工等負面新聞不絕于耳,那些在進行著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也或多或少的以暫停或放棄光伏業務來保全業績的增長。說到這里,不得不再次感慨:同為“光之子”,光伏與太陽能熱水器的幸與不幸竟是如此相似。
“窮途末路” 還有別的“出路”么?
“今年上半年我們光伏供電做得很好,但‘531’政策出來后,整個行業基本都休克了。”太陽雨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監馮光磊告訴記者,他預測未來兩到三年之內,光伏行業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基于此,作為專注于“太陽能一切”的代表性企業,現階段的太陽雨在“熱水”基礎之上,開始重點做“太陽能采暖”。
太陽能供暖,簡而言之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并轉化為熱能供暖的技術。具體來說,就是以太陽能作為主要能源,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分散的太陽能收集起來,轉化為方便使用的熱水,再通過熱水輸送到發熱末端,提供給需要采暖的房間系統中,從而實現太陽能取暖。

與其他的采暖方式相比,太陽能采暖除了無污染、無公害的優點,同時還使用方便、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使用壽命長。體現在產品上,以太陽雨的太陽能采暖為例,包括有太陽能采暖系統、太陽能采暖機、太陽墻以及跨季節儲熱采暖等4種品類較全的太陽能采暖設備。
太陽墻是一種空氣加熱系統,由集熱墻板、支撐框架、送風系統和控制系統組成,通過向室內輸送熱風,實現建筑節能的目的,弊端是太陽墻采暖溫度并不很高,因此多用于大工廠中而非住宅。太陽能采暖機與太陽能采暖系統工作原理類似,都是采用真空管灌熱水進行熱循環的裝置,不過相對于太陽能采暖機僅能滿足15-20平米的供暖面積而言,太陽能采暖系統能更大面積的滿足60-150平米的房間供暖。不過這種較大面積的采暖系統并沒有在市場上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馮光磊表示目前該系統還在河北的將近100戶家庭進行試點,要經過今年“寒冬”的考驗,確定效果好之后才會在明年重點推進。
相比前三者,比較有意思的是跨季節儲熱采暖設備,它可以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采用貯水箱儲熱、蓄水池儲熱、地埋管儲熱、含水層儲熱等四種不同的儲熱形式,將太陽能集熱器吸收的熱量存儲起來,從白天存儲到夜晚,從夏季存儲到冬季,實現太陽能的跨季節儲熱。也就是說該設備可以將春夏秋多余的太陽能量轉移到冬季來使用,解決了太陽輻射和用熱需求之間的不平衡性,可以為一年四季的生活熱水以及冬季采暖提供熱能。馮光磊透露這種系統規??梢越鉀Q一個社區、一座城鎮的集中供暖問題。比如太陽雨正在西藏浪卡子縣進行的跨季節儲熱采暖項目,在即將到來的11月底完工后可以為浪卡子縣的半個縣城進行供暖。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一次性投資長久受益”的良心工程之投資成本怎么算?還在試點的采暖系統又該如何大規模鋪設與推進?
據記者了解,能夠提供半個縣城跨季節儲熱采暖的成本是“幾十個億”,小規模的別墅類型跨季節儲熱采暖成本是“十幾萬”。額…該賣幾個腎怕是都不敢算,而且首先你得有個小別墅吧。至于可供100多平米的大面積太陽能采暖系統,雖然沒透露具體數據,但馮光磊坦言成本確實也很大,所以該公司目前的進度主要來自于和工程渠道的合作。
至于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大規模推廣,馮光磊說,“要看政府推不推這個事,政府一旦要推廣就相當于已經全面推廣了。而有了政府補貼,體量大了,成本自然也就下來了。”說到這里,上述兩個還在實施的項目也有了可答疑之處:為什么河北可以試點?“因為河北有一些政策。”為什么浪卡子縣能夠開展跨季節儲熱采暖?“因為有政府政策支持。”
回到開篇:太陽能產業真的沒有別的“出路”了么?大抵是有的,前提是先來聊聊政策補貼?(賈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