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畢磊)今年的雙十一,電商平臺們又給出了一份創造紀錄的消費清單。數據顯示,雙十一期間,天貓成交金額2135億元、京東成交金額1598億元、蘇寧易購同比增長132%。
據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雙11實際下單金額前五名都是電子類產品,手機領先,電視,冰箱等產品都在前五。由此可見,家電和消費電子類產品是雙十一的重要消費品,也是GMV(商品交易總額)的重要來源。
家電成雙十一消費“主角”
家電一直是中國家庭最重視的消費品之一,一般認為,家電產品三分靠品牌,七分靠售后,而大部分消費者仍停留在對線下“眼見為實”的消費觀念中,只有看到實物,簽訂購買協議,才放心售后保障。而隨著網商繁榮,更多消費者相信并且愿意在線上購買家電產品,這也證明電商的能力正逐步擴大。
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家電網購報告》數據,2013年家電網購滲透率僅為7.6%,2016年達到19.95%,2017年達到了26.5%,2018年已經上升到34%。
業內人士指出,在幾年前,家電企業對電商主要是試探,對于多數家電企業來說,電商渠道更多是“替補”角色,補位低端市場。而現今,整個家電行業全面布局電商,即使個別最保守的企業,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搶攻雙十一,同時家電企業對雙十一的定位悄然發生變化,從競爭轉變為共享共玩,“線上和線下”趨向一盤棋。
據天貓數據顯示,截至11日12點,天貓雙11已有167個品牌成交過億,在億元俱樂部中,美的、海爾、格力三大白色家電企業和小米均進入前十名。海爾家電天貓銷售僅一分鐘就突破億元大關,一小時內全網零售額已突破15.18億元;美的系全網總銷售額,在20分鐘突破10億元,兩小時突破30億元;格力在天貓僅用1小時51分鐘就突破5億,在京東截至11點30分突破8億元。
品質生活推動消費升級
11月11日,這場全民購物狂歡節,截至今年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亮眼的銷售數據和營銷打法的背后也折射著消費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開始更加關注產品的品質和服務體驗。而從前關鍵詞搜索中熱度極高的性價比、耐用性等關鍵詞也早已降溫。
京東家電的數據顯示,11日當天,中高端家電與改善型家電增長尤其迅猛。當日0時起,空調品類僅用40秒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截止上午10時,單價6000元及以上的高端空調產品銷售額足足達到去年同期8倍;白電三大件中的另外兩類,冰箱與洗衣機的表現也相當搶眼,11日0時起,僅僅3分鐘銷售額就達到3億元以上;至于平板電視品類更是僅用了36秒,銷售額就突破了億元大關,65英寸以上智能大屏電視銷售額達到去年同期的3倍。這些數據說明,消費者更加追求家電產品的高性能與個性化,而家電消費升級的趨勢也越發明顯。
“不論是消費者,還是家電企業,對于雙十一的態度和定位,已經180度轉變。”京東家電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商不只是成為家電企業穩增長的“良器”,還成為中國家電產業轉型升級變革的助推器。立足家電下游的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反向推動家電制造的規模化定制,科技創新等一系列變革。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大數據應用與體驗經濟研究院發布了《2018中國電器線上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1-9月,京東、天貓和蘇寧三大電商龍頭的家電、手機、數碼電腦等網購零售額均有大幅增長,2018年全年電器電子類技術消費品(含攝像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大家電、小家電、IT及辦公產品、通訊產品等)整體零售市場,預計達到2.7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其中家電市場零售額僅1-9月份就高達3460億元,而京東以獨占家電線上零售60.9%的份額保持領先。
該負責人指出,京東家電不會滿足于“買家電,上京東”,還要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好服務,上京東”的“新家電消費觀”。京東家電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反向定制模式,為消費者奉上人性化家電優選產品——“京品家電”,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崛起和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的發展,高質量消費時代的到來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平臺將產品、服務、渠道、營銷創新作為消費升級的幾大動力,不斷推動用戶消費向著更加品質、個性和專業化發展,這也是其能夠連續刷新銷售紀錄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