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市場遠沒有一些家電廠商想象中的好,更沒有一些廠商口中描述的那么大。只能說,今年以來,局部省市的農村家電市場有一輪走強、走熱的跡象,全國性的農村市場仍然是冷熱不均。
農村,又是農村。時隔10年之后,農村再度成為不少家電廠商戰略規劃中的"香饃饃"。但是,過去10年的事實證明,農村家電市場拒絕商業投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家電圈的經銷商,以及家電廠家頻頻向外部釋放消息,農村家電市場正在迎來一輪消費升級和市場啟動的新跡象,農村市場有望成為2017年中國家電廠商的戰略新高地。
支撐一些家電廠商判斷的理由則是,自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并退出以來,已經相隔十年左右的時間,農村家庭的家電正在迎來一輪更換換代。特別是當年很多廠商為了"吃國家政策",導致一些產品相對低端,而且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已經走到必須要更換的通道中。
如今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特別是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的穩步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的改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股農村家電市場的啟動熱潮就已經出現。正如一位廠家負責人表示,"如果說,高端是今年家電市場的第一條腿;那么,農村則是今年家電市場的第二條腿,這兩條腿是今年所有家電廠商可以抓住的商業機會。"
但是對于所有中國市場上的家電廠商來說,農村并不是一塊陌生地,更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新蛋糕。當前這一輪的農村家電市場消費升級,以及產品更新換代,還有消費能力提升,是客觀的事實。但是這到底能給家電廠商帶來多大的增長空間和市場蛋糕,可以說還需要區別對待,持謹慎樂觀的心態。一方面要堅持對農村市場的持續耕耘和投入;另一方面要堅持多條腿走路,避免陷入農村市場的泥潭之中。
首先,從增長空間來看。家電工廠,目前一二線大企業的農村市場占比已經達到四五成左右,而不少的中小工廠農村市場占比甚至高達七八成左右,甚至還要高。同樣,即便是京東、蘇寧這樣的零售商業巨頭,其在農村市場的占比已經達到二三成左右。顯然,相對于家電廠家在農村市場操作已經趨于成熟和穩定,這些渠道商的增長動力更強一些;
其次,從用戶群體來看。這一輪農村家電消費需求主要包括兩塊:一是更新迭代;二是新增需求。而消費動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的提升,以及消費意識的變化,還就是政府的新農村、新城鎮建設;因此帶來的結果則是農村家電消費的兩極化:一是高端、精品、大品牌將會受寵,主要是傳統的中外家電巨頭;二是品牌化的高性價比產品將會受青睞,比如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品牌;
再者,從市場區域來看。相對于城市市場,農村家電市場并非全國一盤棋,可以說是南北、東西的農村市場區域差異非常大。目前從一線市場反饋情況來看,新一輪農村市場的引爆主要率先在東南沿海,江浙滬等省市的農村市場啟動,并且對標城市化的趨勢和目標前進。但是在西南、西北、東北等地,農村市場仍然處在發展初期。這就給很多家電廠商的農村精準布局和精準引爆,提出新的要求。
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2013年,家電下鄉產品銷量約11億臺。經過最近三年多來的持續發展,農村家電市場的保有量在進一步提升。單從量上看,農村市場的更新換代規模很大,空間很足。但是產品更新換代,消費理念變化,不是一夜暴富的事情,必須要持續投入。
此外,這一輪農村家電市場引爆的主導力量,必須要看到,不是來自于政府的政策刺激和拉動,也不是來自于農村市場的自主引爆,而是主要來自于大企業、大品牌、大資本的撬動。核心力量其實就是海爾、美的、海信等大企業,以及京東、蘇寧等大商家。因此,一些中小廠商想在大企業、大商家主導的這一場新戰役中引領,難度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