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電視滲透率近九成 革新商業模式成當務之急
2016年國內智能電視市場份額快速增長,第七屆“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電視零售額滲透率將達到93%。其中,互聯網電視品牌無疑是一股不容忽視的生力軍。但隨著電視制造成本持續上漲,對于依靠性價比策略搶占市場的互聯網品牌而言,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僅憑借價格優勢生存的思路不會長久,傳統電視品牌的復蘇也迫使得智能電視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產品研發能力。
智能電視普及率上升
在3月9日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上,市場研究機構預計,2017年智能電視的零售額同比預計增長5.7%,零售額規模達到1445億元,預計智能電視的零售額滲透率將達到93%。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視銷售總量2667.85萬臺,其中智能電視銷量占比76.44%,傳統電視占比僅23.56%,市場整體已經進入“智能電視時代”。
去年全球彩電出貨量下滑明顯,在此背景下中國彩電市場卻逆勢增長。有分析認為,這主要受益于中國彩電消費市場高端產品需求的增長。從全球來看,中國市場智能電視、4K電視的市場滲透率以及電視均價和平均消費尺寸均超越北美、西歐,躍居全球第一。中國已成全球電視消費風向標。
互聯網企業搶占智能電視市場
作為客廳經濟的重要入口之一,智能電視被不少公司視為一塊“香餑餑”。由于技術門檻低,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廠商和互聯網企業都開始加入爭奪戰。早在數年前,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就已經開始布局互聯網電視業務。緊隨其后,微鯨、風行等眾多互聯網公司也都加入競爭行列。
互聯網電視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高性價比的標簽,為了撬動傳統電視機的用戶群,互聯網企業的玩法主要是先找代工生產貼自家牌子的電視機,然后以補貼提高硬件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購買。由于其低廉的價格卻擁有不俗的配置和豐富的內容資源,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2015年,樂視、小米在智能電視領域的攻城掠地,也引起了海信、TCL等國內傳統電視廠商的注意,紛紛跟隨互聯網廠商在智能電視的內容策略,與樂視、小米展開正面競爭。隨著海信、創維等傳統品牌強勢復蘇,并且發揮口碑效應,自有內容和與牌照方的緊密合作將更吸引并激活大量用戶。并且在學會了互聯網企業的營銷思維之后,又開始掀起一股新的浪潮。而互聯網企業在高端電視市場又缺乏話語權,不論是大屏還是顯示技術都無法與傳統大品牌抗衡,似乎只能走價格戰、免費戰一條老路。
智能電視更需注重自身產品研發
近半年時間,互聯網電視并不好過。隨著面板漲價和電視元器件的成本提升,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電視有點扛不住了,紛紛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面板價格出現浮動對于互聯網電視來說無疑會產生嚴重的打擊,大量的老牌彩電巨頭又不斷改進策略,銷售更是強勢反彈,加之用戶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往單純依靠價格優勢的營銷策略正慢慢失效。從目前各家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各互聯網品牌也開始結束價格戰,紛紛轉向內容、硬件和畫質。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內容市場,互聯網電視品牌似乎也在試圖從產品研發上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公開消息顯示,小米已于2月正式推出了旗下第四代電視產品小米電視4,其中最大的亮點則是推出“無邊框”電視的概念。同時,樂視方面也在同一時期連發三款電視新品,并以分體式音箱、高品質音效作為推廣市場的主要賣點。
樂視也致力于對互聯網電視音質音效的改進。據了解,樂視已與音質和音效的佼佼者哈曼和杜比進行了長期合作。此次樂視首席聲學專家李德濤首次亮相,也體現了樂視打通客廳與影院最后一公里的野心。
電視無論再怎么玩花樣,終究只是一個內容的載體。誰的內容資源更加豐富,在競爭上無疑會更有優勢。而隨著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電視廠商之間的互相學習、融合,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品牌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小。此次面板價格上漲勢必會推動整個電視行業加速產品升級。摒棄一貫的價格亂戰,對于互聯網品牌也是一次新的機會,轉向產品本身而非價格,提高產品創新能力以增強競爭力。內容僅是產品的一部分,先進的技術、時尚的外觀以及人性化的操作體驗,都是互聯網品牌產品研發的關注點。(陳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