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電市場隨著京東的入局,變得更甚囂塵上。
對手之間互懟
2017年春節沒過多久,便流出京東集團CEO劉強東這樣一個段子:在京東開年大會上,劉強東對著其宿遷員工說道“我們宿遷市的電商占有率也是第一,超過任何友商,但是我竟然發現國美、蘇寧的店還在那兒呢,還有什么OPPO,還有各種各樣的專賣店,那都是我們京東的恥辱”。
蘇寧云商集團COO侯恩龍在微博上是這樣懟劉強東的:“蘇寧的店數量越開越多,體驗越來越好,從蘇寧生活廣場到易購直營店等,全國已經近4000家。還好劉總去的地方不多,宿遷還不是一個很大的的城市,就已經感到恥辱了,如果去更多的城市、更繁華的地區看看,豈不是活不下去了?世界那么大,看了又恥辱,不看又難受,劉總還是好好活著吧。”
我們不難發現這段神奇的回合里存在這樣一些關鍵信息:首先,宿遷是個四五線的小城市;其次,劉強東很介意農村市場京東在線下沒有優勢;第三,國美、蘇寧,甚至那些品牌專賣店們依然是京東很大的敵人。
想要覆蓋農村市場,倉儲與物流是一座大山,京東有沒有優勢呢?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郭軍向中國家電網記者這樣評價的,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對手間的互懟。
郭軍認為,“在家電業務上物流做的最好的是國美和蘇寧,不是京東,京東只是在某些城市做的好,比如北京、上海,但是對于所有全國層面來講,京東只有十幾家庫房,國美有200多家庫房。”
掃蕩農村市場
然而這并不會妨礙江湖氣的劉強東掃蕩農村市場的野心。
實際上,為了碾壓對手,京東覆占農村家電市場的棋子已經落下。去年3月份京東家電宣布了在農村市場開設實體專賣店的計劃,京東家電事業部總裁閆小兵透露“專賣店每月新開千家,至2017年開2萬家店、覆蓋40萬個行政村。”
中國家電網記者向京東家電相關負責人了解開店進展,對方稱會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召開發布會公布專賣店事宜,目前暫時不方便說。不過記者從一位了解京東家電專賣店進展的廠家人士處獲悉,目前,京東家電專賣店通過招商加盟的方式已開設400家左右。這與每月新開千家的進度依然相去甚遠。
目前京東家電鄉鎮專賣店以加盟為主,主要網羅的是那些頗有資質的經銷商,京東與這類經銷商之間的合作在于,后者只需要負責賣貨,而京東輸出品牌與門頭形象以及所有服務,包攬了倉儲、配送、安裝、培訓以及營銷支持等這些后顧之憂,對經銷商還有傭金返還。
京東在家電市場的野心是很大的,其將“2016年成為線上、線下家電零售渠道第一”設為年度戰略目標,把“全面超越美蘇”的目標一直掛在嘴上。一二線市場家電連鎖具有先天的優勢,想要全面超越對手,京東只能往農村市場走。再思量劉強東在宿遷的那段話,更顯得京東對于農村市場的志在必得。
線上強,線下就強?
京東家電已占據線上銷售的六成市場,這是否意味著在線下市場京東也會擁有同樣絕對優勢?這個邏輯就好像王寶強是相對出色的演員,是否意味著他轉型導演后也能同樣出色?(事實證明很失敗)。
在京東之前,通過整合優質經銷商從而覆蓋農村市場者有好幾路人馬,這包括一些家電廠家的專賣店,例如海爾、美的;也有區域連鎖例如五星電器,據悉京東家電現今的專賣店模式跟五星電器兩年前啟動的“萬鎮通”門店計劃有很大相似性;還有如匯通達這樣的平臺為經銷商做集采和批發;而淘寶的村淘計劃與京東早些時候的京東幫也是以農村市場為野心的探路模式。
對于農村市場誰會更有機會?五星電器一位高層覺得,“市場那么大,都有機會”。
該高層進一步向記者表示,“不過,京東往線下走已經有三四年時間了,遇到的障礙也多,最大的問題在于和線下的融合度。電商思維要融合實體店思維比較難,就門店運營與維護上京東能力欠缺”。“最棘手的問題還有,招商方與經銷商之間的信任問題”。在該高層看來,京東家電專賣店目前更像服務站模式。
雖然對手國美、蘇寧在鄉鎮市場沒有做類似的專賣店,不過對于農村市場這塊誘人的肥肉,沒有一家輕易放過。國美電器高級副總裁郭軍向中國家電網記者介紹,目前國美對于農村市場的覆蓋是通過輸出供應鏈這樣的模式。
郭軍分析,京東之所以做加盟店是因為不會傷害到其線上,但加盟店管理的半徑太大、成本太高,京東直接輸出品牌,售后投訴會直接投訴到品牌,對品牌傷害很大。
勝負未定,農村市場還在選隊員階段
對手們向京東潑來了冷水,矛頭直指京東缺乏線下經驗短板。然而有一個事實是,雖然各路人馬先后對農村家電市場展開角逐,但目前來看仍沒有哪家已經成功,也就是說無論先來后到者,人人都在機會階段。
農村市場價格層層疊加、不夠透明的特征給了各路大仙們絕佳的市場機會,于是,廠家、連鎖、電商等等紛紛開始整合經銷商,讓這批大軍納入自己麾下,希望以更扁平化的鏈條直抵農村市場腹地。
另一方面,農村市場很多“游兵散將”類型的經銷商也到了生死選擇的階段,他們在廠家面前沒有多少話語權,也沒有一個好的背景或大樹來乘涼。
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咸建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未來農村家電市場是“共享經濟,平臺時代”,更是“獨木不成林,單店難存活”的時代,背靠大樹好乘涼,搭上大船能靠岸,鄉鎮家電店要想活下來,活得更好,賺得更多,除了“活在當下,更加努力之外”,還要“會站隊,站好隊”,無論是國美、蘇寧,還是阿里、京東,亦或工廠專賣店、匯通達等等,總要站一個隊。
對于鄉鎮店老板而言,加盟京東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活路,但一定是其中之一的出路、活路。吳咸建說了一個例子,“去年河南某縣城一位家電老板微信咨詢我要不要加盟京東,我的答復是也許京東的協議你不理解,不滿意,也許你考慮了很多問題,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協議不是全部,結果才是硬道理。沒做之前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只有做了之后,出現的問題才有解決的價值和必要。
據介紹,日本上世紀60年代,電器店有7.2萬家,2012年還有2.6萬家,活下來的這2.6萬家大致分為4類,一類是松下、日立、東芝等品牌專賣店,約占40%,一類被山田電機、榮電、ATOM 等平臺收編,約占45%,一類轉型工務(事)店以安裝服務為主,銷售收入占總收入55%左右,貢獻35%左右利潤;服務收入占45%左右,貢獻65%利潤;還有一類等待被收編,或滅亡;估計未來2-3年單店存活下來的比率不會超過1%。
在工廠店、電商、連鎖等的整編下,中國農村家電零售市場未來也可能會有上述類似的演進格局。誰會一統農村家電市場天下,目前來看無法定論。(明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