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電“跨界” 越玩越嗨
格力董明珠與小米雷軍的“10億對賭”大家仍印象深刻。日前,外界焦點再度落在前者上。日前,格力對外宣布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莫非繼手機之后,董總要開始造電動車?對此,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看重的不是車,而是銀隆的電池。
積極并購的并非只有格力。從今年初開始,美的、海爾等國內白電巨頭也在不同領域中進行收購。業內分析認為,在家電行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加快并購步伐,建立智能化生態,是國內各白電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轉型的手段。
格力看中的是電池
近日,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格力電器以130億元估值發行股份收購銀隆,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將持有珠海銀隆100%股權。繼手機之后,格力收購銀隆,未來是要造車嗎?
對此,董明珠在近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格力看中不是車,而是電池”,格力假如自己研發電池,即使5~8年,投入100億都未必能有如今的效果。會上,董明珠亦談到對電動車的看法,認為純電動車才是未來新能源車發展的方向。
盡管董明珠一再“否認”造車。然而,本報記者了解到,銀隆首臺SUV已在珠海生產基地展示,并將于9月底銷售。預計2017年,銀隆新能源產品中,大中型客車達到16000臺,乘用車10000臺,SUV、改裝物流乘用車5000臺,充電樁2350臺。而到2020年,乘用車計劃達到200000臺,占其新能源產品總產量的近6成。
隨著格力的進駐,這家“低調”的新能源企業受到外界關注。據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銀倉表示,銀隆從上游電池材料到中游電池,再到下游整車以及儲能系統均已實現批量化生產。通過珠海銀隆掌握的鈦酸鋰電池核心技術,格力不僅能夠快速切入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更重要的是在儲能業務上能夠大有作為。董明珠表示:“如果只是為了造車、為了‘下一個一千億’,那格力和銀隆的合作就是盲目的。”太酸鋰電池的核心技術才是銀隆打動其的關鍵。
在移動互聯網與智能化的背景下,傳統家電“跨界”汽車亦是意料之中。國內互聯網企業樂視早在2014年正式公布了“SEE計劃”,并啟動樂視超級汽車項目。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旗下首款概念車LeSEE亮相。日前,繼樂視汽車工廠落戶浙江,并計劃打造生態汽車小鎮的消息確定后。有外媒拍攝到Faraday Future旗下首款量產車型的路試諜照,并表示新車有望在2017年上市,這款車型在國內也極有可能是樂視汽車的首款量產車。據悉,今年6月,聯想控股對外確認,已參與投資樂視汽車首輪融資。
傳統白電智能化深入推進
去年以來,互聯網企業和家電企業聯手將“智能家電”這一概念推至風口。經過一年多時間,這場智能化的更新又進行得如何?據了解,格力的語音控制空調已投放市場,更是國內首款正式量產的語音控制空調。記者在現場體驗了一把,只要對著其發出語音指令,例如“開機”、“太熱”、“溫度太低”等,就能智能化地啟動,并調整合適用戶的溫度。而且其語音接受的敏感度亦相當高,技術人員表示,目前這款語音控制空調主要能識別普通話,而未來會開發多種語言識別。
早前,美的空調對外宣布了“i+智能”戰略,其產品包含了除智能空調外,更有手環、空氣檢測、云插座等,將空調、空氣凈化器、加濕器、風扇、生活家電、廚房家電,以及能源安防等智能家電一體化,而其云平臺則打通了目前市場主流的阿里云、小米云、京東云、樂視云、華為等云平臺,實現技術合作與互聯互通。
智能化并非僅是終端產品的概念,除了在售的智能化產品,白電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大力推進機器人規模化使用。例如機器人已經在美的空調制造系統規模化使用。記者亦了解,在珠海銀隆,格力“機器人”在電池車間內已進入測試階段,未來將投入使用。(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