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忠 / Eric Wu
《花園集》專刊編委
廣州市圓美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國際會員
采訪前記
經過十多年的萌芽發展,在一批又一批造園人的辛勤付出與努力下,全國已經擁有上萬家私家造園及服務公司,目前中國造園行業已經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
對于行業發展中的種種痛點,國內眾多行業優秀從業者和造園公司都熱切地渴望有一個能夠達到解決疑難、提升理念的的交流平臺,《花園集》正是在此大環境下應運而生,也必將為“探討與推動行業發展,使中國造園引領世界。”作出巨大貢獻。
隨著首屆中國造園行業峰會、花園集俱樂部成立大會的召開,專刊編委會的隨即成立也為造園行業的發展畫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作為《花園集》首屆專刊編委,我們將走進廣州市圓美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吳應忠先生的設計世界,共同聆聽他對造園設計的獨特見解。
【記者】:今天我們請來廣州圓美設計總監吳應忠先生,與我們一起分享他的庭院作品,吳總監您好!
【吳應忠】:您好幸會幸會!今天我們分享的庭院項目是位于粵西南部陽江市,中惠沁林山莊高檔別墅盤的私屬庭院,該庭院旁邊是山體,后面是一片自然山林,相對來說是非常安靜的,視野開闊。業主在國畫投資方面頗有心得,所以在雙方初次會晤時,我們就很有默契地選擇了富有禪意的庭院。
【記者】:這個庭院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無聲勝有聲,進來之后感覺很安靜,一切事物象是靜止,但又是暗暗流動。您在方案初期有想過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吳應忠】:我個人喜歡以“包容心”去營造此庭院,讓庭院里的每一自然元素,如:景觀樹,景石,水以及人文等等,最終都展現出其獨特而亮麗的一面,它不是形式上如何奇巧,不是材料上如何高貴,不是造型上如何完整,而是以包容心去融合主人的心愿與見解,設計人的場地感悟與哲學觀,結合專業技術,讓三者有效發酵,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合意庭院環境。
【記者】:這樣的庭院營造起來會不會花費更多的時間?
【吳應忠】:為達到合意的作品,的確花了不少時間,甚至有時一天都擺不好一塊石,一天只鋪貼一平方米地面,此匠心精神也只有具備包容之心才可以做到,在這過程中看著作品一點點地完善、完成,很幸運這個庭院的業主也很認同這點,在庭院的設計、施工、選石頭、苗木上挑選上積極配合,一起享受著這個過程的快樂,正如我司的理念,追求圓美,享受生活,花費多點時間也是值得的。
【記者】:我們發覺無論是茶室、竹門、小瀑布、水溪,還是燈飾、景樹、鋪地形式都有著明顯的禪意,那吳總監您是如何做到的?
【吳應忠】:其實還是以包容之心去多學習自然萬象之理,修禪悟思想,甚至可以實現景物與人之間超乎平常的交流。此庭院以“近山隱水•若畫”為主題,遠山近水群島若畫里,碧葉朱花小草皆有情。在我們的規劃設計下,庭院變成了一幅完整的畫,內有山、水、林、石、草香鳥鳴、萬物生機,主人在這里品鑒的時候,也仿佛化身一支畫筆在畫著屬于自己的人生畫卷。在不同的天氣、流逝的時光中幻化成獨一佳境,設計中融合中國傳統文化與養生智慧,兼顧日式園林特有的造園手法,把庭院打造成一片充滿綠意和禪意庭院。芳木紅花縈繞,白石小徑彎跳。多有松風徐來,幾得禪意內涵?
【記者】:吳總監,您是怎樣看待《花園集》這個平臺的?
【吳應忠】:個人感覺這個花園平臺的愿景是很不錯的,可提供專業交流,促進庭院、花園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很吻合我的“包容心”造園思想。
【記者】:今天聽吳總監給我們分享那么多的設計想法,受益匪淺。最后請你用一句話概況一下你的造園設計理念精髓。
【吳應忠】: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凝自然至靈,圓精典之美,以“包容心”成就居者合意感受。謝謝大家!互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