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連天紅”定做家具兩年后仍未拿到
晨報記者 李曉明
為給兒子布置婚房,董先生花了近15萬元在知名品牌“連天紅”定做了一套紅木家具,然而兩年過去了,這套紅木家具還沒有送貨上門,甚至連門店都已經人去樓空。
記者調查發現,跟董先生一樣遭遇的消費者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在“連天紅”訂購了紅木家具,支付了少則數萬元,多則幾十萬元的貨款,卻被“連天紅”放了鴿子。目前記者掌握的投訴就有十多起。
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連天紅”疑因資金鏈斷裂,其門店已經在上海悄然撤出,在全國也全面收縮,消費者維權陷入困境。
上門探究,“連天紅”關店了
兩年前花15萬元訂購了一套紅木家具,至今家具渺無音訊,只留一紙合同,這讓董先生夫婦欲哭無淚。
董先生告訴記者,為了籌備兒子婚事,老兩口先是在周浦給兒子買了一套婚房,然后忙著婚房裝修的事情。在2014年4月份,老兩口來到浦東一家家具賣場,看中了“連天紅”的一套紅木家具。“當時只有他們這里的紅木家具是按照重量計價的,我們覺得不會騙人,又聽說‘連天紅’在全國很有名氣,就決定在這里下單了。”
經過仔細比價,兩口子一共挑選了三件紅木家具,兩張床,一個衣柜。三件家具都在200公斤以上,單價分別是199元/公斤和179元/公斤,總價一共是14.9萬余元。董先生夫婦當天就跟“連天紅”簽訂了家具買賣合同,并支付了全款,雙方約定在收款之后的3-5個月內交貨。
然而,董先生夫婦望眼欲穿,家具卻遲遲不見蹤影,打電話催促時,對方卻一直推脫,稱紅木家具制作時間比較長,讓再等等。結果一等就是將近一年,董先生夫婦實在等不了了,于是找上門去看個究竟,卻發現“連天紅”門店都已經關了,人也找不到了。“錢全部付了,現在店關了,我的家具去找誰要?”董先生一下子沒了方向。
實際上,董先生并不是唯一一個被“連天紅”放鴿子的消費者。
記者從市消保委家具專業辦了解到,目前已經接到十多位消費者反映在“連天紅”購買家具,一直都沒收到貨的情況,涉及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數十萬元。
投訴多,上海門店基本關閉
“連天紅”投訴如此集中,它究竟發生了什么?記者在隨后的調查中發現,實際上目前“連天紅”在上海的門店基本處于關停狀態,存留的也基本是空殼,喪失了經營能力。
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馬以滿向記者介紹,“連天紅”因為“按斤論價”的營銷方式,在全國紅極一時,在業內名氣也非常大,最紅的時候在上海開了很多門店,幾乎每個知名家具賣場都有它的門店。但是從2年前開始,“連天紅”的擴張勢頭就已經減緩,一些門店也慢慢關閉,因為投訴糾紛增多,有門店甚至被查封,到目前為止,上海只剩下2家門店,但是也基本上沒有正常經營了。
馬以滿反映的情況,記者從其他家具賣場獲得了證實。記者分別向吉盛偉邦、月星 家居 等知名家具賣場了解到,“連天紅”開在這些賣場的門店這兩年都已經關掉了,有的是“連天紅”主動撤出的,有的是因合同到期,賣場沒有再續約。
現在“連天紅”在上海僅剩2家門店,一家位于楊高南路的同福易家麗店,但是這家門店基本上“廢”了,據記者調查,因為之前顧客的投訴,這家門店被法院查封3個月,判決所有貨物,就算小到一個牙簽盒都不能進行換貨或抵扣,只能賣現貨,由商場收款。另一家則是在建配龍家具賣場,這里的門店同樣因為被消費者投訴,在經營方面也受到限制。
消費者也曾經去同福易家麗店要求“連天紅”退錢,但是工作人員回應:“找他們是沒用的,這個錢是退不出來的。”
消費者維權遭遇踢皮球
隨著“連天紅”關店跑路,消費者的維權也陷入困境,定制的家具還能拿到嗎?付出的錢還能退回嗎?
記者了解到,如果消費者是在一些正規家具賣場下的單,還能以置換等形式挽回損失。目前本市一家知名家具賣場已經推出了“先行賠付”的措施,承諾對在該賣場“連天紅”門店購買家具的消費者,以賣場出面先行對消費者進行賠付,然后賣場再根據投訴情況,以集團名義將向“連天紅”提起訴訟,進行索賠。
不過,“先行賠付”也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消費者必須提供相關購物憑證,證明其是在門店購買。而且賠付也并不是現金,而是置換,消費者可以在商場選擇其他品牌的家具,進行等值置換。
但對于其他消費者來說,維權則陷入了僵局。因為當初他們在簽訂合同時,合同上蓋章基本都是“連天紅”的公章,有的甚至還蓋著“莆田市映日 家居 有限公司”的公章,對于這些公章,因為無法證明是在賣場門店購買的,因此他們也無法得到“先行賠付”。
消費者陳先生還表示,他曾經多次打電話到“連天紅”位于福建的總公司客服部,對方總是推脫,讓他聯系上海門店,但上海門店又無法解決這事,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家具賣場模式暴露隱患
在知名家具賣場購買知名品牌家具,也會遭遇“店關人走”事件,這也讓消費者倍感憤怒。對此,市消保委家具辦副秘書長王偉斌表示,“連天紅”事件也暴露出目前家具賣場經營模式的弊端。
王偉斌向記者介紹,目前上海的家具賣場大多數還是采取租賃門店分散經營的模式,每一個品牌只要交租金就能入駐賣場,而且經營獨立,商場對各個門店的監管并不緊密。“每個門店都有自己的收銀臺,都有自己的合同蓋章,消費者在簽約時實際上都是跟單個門店進行的簽約。”王偉斌指出,這種模式下,就給商家留下了很大的空子可鉆,因為錢都是商家自己收的,一旦商家跑路,消費者的錢也飛了,只能來找商場。盡管商場也有連帶責任,但是合同并非是跟商場簽訂,在維權時也會存在困難。
對此,王偉斌建議,家具賣場可以參照百貨商場經營模式,由商場方統一進行收銀,出具統一發票,商場對整個消費過程進行監管,家具交付完畢再將相應錢款劃至具體門店,這樣一旦出現消費糾紛,消費者也可以直接找商場進行解決。
[業內揭秘]
“連天紅”用什么招兒忽悠消費者?
●首創“按斤論價”營銷模式全國大肆擴張,最終資金鏈斷裂后門店頻頻關閉
●所謂紅木“按斤論價”只是欺騙外行消費者的噱頭,紅木并非質量越重品質越好
紅遍半邊天的“連天紅”說關就關了,這家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所謂的“按斤論價”又是如何忽悠消費者的?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記者調查了解到,“連天紅”成立于2007年,全稱是“連天紅(福建)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冊在莆田的家具企業,以生產銷售中式宮廷家具為主。因首創“按斤論價”(即紅木家具價格全部按照重量乘以單價算)的銷售方式被視為行業異類,但也為其帶來了很高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一度成為業內知名品牌,在全國大肆擴張。
然而,記者還發現,不僅上海的門店基本倒閉,“連天紅”在全國的門店也同樣急速萎縮,頻頻關店,相關消費投訴也屢見報端。對此,外界猜測“連天紅”可能因為快速擴張而導致資金鏈斷裂。
在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馬以滿等業內人士看來,“連天紅”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因為它過多重視宣傳,把巨額資金全部砸在廣告費上,還有門店擴展上,而不是腳踏實地進行經營,在傳統的家具行業,這一套是行不通的。
對于所謂的紅木“按斤論價”,馬以滿更認為只是個噱頭,是欺騙外行的消費者罷了。“按斤論價消費者會覺得明碼標價,公平公正,但實際上家具交貨都是成品交貨,重量都是商家說了算,消費者不會說把床把柜子拆了重新過磅,但是大件家具相差個十幾公斤是看不出來的,這個差價就是好幾千塊錢。”更關鍵的是,紅木并不是以重量來算價格的。“紅木有很多種,并不是質量越重的紅木品質就越好,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區,消費者不了解紅木的品種和價值,就會被忽悠,吃虧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