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肖玫麗東莞報道
價格戰、倒閉潮頻現的家具行業,開始抱團取暖。
16日,第35屆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正式開幕。開幕前夕,名 家居 世博園品牌聯盟宣告成立。
在聯盟成立的背后,作為傳統行業的典型代表,“關門、倒閉、欠債、跑路”依舊是家具行業在2015年最熱的話題。與此同時,包括曲美家具、紅星美凱龍在內的老牌家具企業輪番沖關IPO,又為家具行業注入一劑興奮劑。
慕思集團總裁姚吉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的制造紅利已經過去了。接下來行業的淘汰速度一定會加快,但這不等于寒冬,對優秀的企業來說是個市場機會。”
記者注意到,家具行業作為大消費領域的一環,始終沒有獲得資本的青睞。優聯資本創始人、前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孝華認為:“從資本角度看,這個產業還不到完全整合的時機,資本更希望看到產業有創新的模式出來。今年家具產業也會出現很多并購整合的機會。”
行業加速洗牌
據悉,該聯盟將聯結業內1200家中高端 家居 企業,通過設定統一的準入門檻和淘汰機制,實行統一的規則和標準,推動家具行業的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中國家具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位置,企業眾多、門檻低、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產權與標準監管不力形成了行業集中度較低、品牌塑造難等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深圳龍崗、佛山龍江、東莞厚街三個鎮已經有800多家家具企業破產倒閉。在2015年倒閉的家具企業包括:素有“東莞家具航母”之稱的永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已存活了23年的廣州標卓家私、以及創美 家居 ,香港文臣 家居 等。
有數據顯示,中國家具制造業2015年收入7872.5億元,同比增長9.3%。不過,2011-2015年,家具制造業實現的利潤總額雖然保持上漲的態勢,但增長率卻逐年下滑,從2011年的32.2%下滑至2015年的14%。
“目前家具行業增速雖然變慢,但是市場蛋糕并沒有減小。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每個細分行業會形成以十家左右的企業競爭為主。劣質品牌退出市場反而是企業的機會,未來能夠突圍的一定是做消費者品牌的公司。”姚吉慶說道。
在家具企業加速淘汰的同時,不少家具企業正加速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去年,紅星美凱龍、好萊客(27.260, 0.21, 0.78%)、曲美、多喜愛(28.53, 0.03, 0.11%)等8家 家居 企業輪番實現上市。除此之外,顧家 家居 、尚品宅配等 家居 企業均已出現在證監會所披露的擬上市名單之中。
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傳喜認為:“家具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大品牌時代,兼并重組的案例已經很多。很多小企業陸續死掉,大的企業會去收購和兼并小的企業,這是行業未來5到10年會持續的過程。”
跨界抱團謀變
面對行業的整合大潮,近兩年來,家具企業的資本運作也備受關注。從家具企業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來看,不管生產型企業還是 家居 賣場,資本招募用途中,“擴建項目”、“建設營銷網絡”、“提升生產能力”成為共同的方向。
不過,資本對家具企業更多的是持觀望的態度。王孝華告訴記者,家具行業難以吸引資本的駐足,主要在于三大痛點:第一,規模化不夠,很少出現國際大牌企業,在國內具有產業整合能力的不多;第二,產業的品牌塑造力不夠;第三,商業模式比較單一,基本圍繞生產、制造、展銷會、 家居 大賣場,創新力度也不足。
“資本關注的是高成長性的、良性的、可復制性的企業,家具企業難以有合適的標的。但是家具是處于大消費領域,每年都有大量購買 家居 、二次購買更新的需求。家具行業因為沒有規模化整合,有很多潛在的機會,尤其是C2B、 家居 定制化、電商化,這種情況下企業做了創新整合,就會吸引資本的目光。” 王孝華進一步說道。
從家具上市公司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不少家具企業上市后都走上了泛 家居 、跨界整合之路。
去年8月27日,喜臨門(15.850, 0.22, 1.41%)披露定增方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7億元投向智能 家居 (智能床墊)領域。10月25日,喜臨門又宣布投資1500萬元入股一家神燈科技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占股35%。而紅星美凱龍也在上市不久,就牽手多家房地產開發商,計劃提供全面并多元化的購房 家居 一體化服務。此外,很多成品家具企業也開始向定制 家居 領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