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銀行工作的小蘭今年26歲,是個地地道道的韓劇迷。有錢有閑的她下班后便做頓美味的晚餐犒勞自己,偶爾也和朋友出門happy一番,每天睡前再看兩小時最愛的韓劇,小資日子令人艷羨。可生活滋滋潤潤的她看起來卻頗為憔悴,魚尾紋也上來了,眼袋也鼓鼓的,男朋友看了都心疼。一問才知道,原來沒啥壓力的小蘭竟然每天都睡不好,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大腦不受控制地保持興奮狀態,眼睛合上又睜開,怎么也睡不著”。專家表示,小蘭的失眠癥在年輕一代中十分常見,而液晶電視發出的高能藍光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
喜歡看電視有錯嗎
醫學工作者都知道:不吃飯,人可以活20天;不喝水,人可以活7天;不睡覺,人只能活5天。這并非危言聳聽,看看周圍就可以發現睡眠出問題的人往往面色灰黃、精神萎靡、抵抗力與記憶力都在下降,這與睡眠的修復機制有直接關系。人體入睡后會釋放出大量的生長激素,誕生許多新細胞,新細胞替代已壞死的老細胞,同時修復在白天受損的細胞。因此,睡眠障礙會破壞這一生命延續必可少的新陳代謝過程,導致機體老化、器官功能衰退。在這個意義上,“睡覺可以美容”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小蘭也是個愛美的女孩子,可看電視會睡不好對她來說實在是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她希望每天都能好好睡個美容覺,元氣滿滿地迎接新的一天。另一方面,她又特別喜歡煲劇,離了電視的生活是乏味而難以忍受的。可日益粗糙的皮膚卻不斷地使小蘭陷入這樣的困惑:難道喜歡看電視有錯嗎?
電視伴隨著舒適、放松,是我們小時候最初接受外界信息的平臺。只要手按按、眼看看,不需要太多動作,一個晚上便可充滿歡笑與樂趣。可以說看電視是童年里最令人向往的活動之一。雖然廣告很討厭,不知道下面一個節目播什么,但只要看到喜歡的節目就算急尿也會憋著不去廁所,生怕一走開就錯過。對于喜歡看電視的人來說,大概會感覺電視像個家人吧。感覺只有在家里才會看電視,開著電視獨處便不覺得空落落,仿佛每點聲響都是溫馨的陪伴。莫非想要睡好覺就不能睡前看電視了?那讓人睡不好的電視藍光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生活不只一種可能
自然界本身并沒有單獨的白光,藍光與綠光、黃光混合后才呈現出我們熟悉的“白光”。其中,綠光與黃光能量較小,對眼睛刺激較小;而藍光波短,能量非常高。熒光燈、浴霸、液晶電視的背光等人造光源中就保留了大量的藍光,而常見的電視畫面泛白正是人造光過亮、藍光比例過高引起的。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如果你臨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機或看液晶電視,它們發出的有害藍光會嚴重刺激大腦,使其處于興奮狀態,影響人體生物鐘的節律。這是因為大腦中的松果體會分泌調節睡眠的激素——褪黑素,人體在1.3勒克斯藍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會終止。而我們常用的顯示設備,尤其是“艷麗”的液晶電視發出的藍光已遠遠超過了1.3勒克斯藍光的照射強度,這不僅會抑制褪黑素分泌還會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生成,從而破壞激素分泌平衡、影響睡眠質量。這樣看來,似乎享受睡眠和享受電視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睡得好,就得犧牲習慣的娛樂;為了看得爽,就會毀了一夜安眠。
難道就沒有藍光傷害少些的電視嗎?科技告訴我們,生活可不只一種可能。市場上液晶電視的高亮燈珠會將高能量的有害藍光投射到黃色熒光粉或量子材料上,然后投射出含RGB三色的白光。而最新科學實驗表明, OLED有機自發光體能自動發光。只要向電極輸入電壓,激發層就可以產生所需要的彩色光。這里彩色光亮度適宜,藍光峰值能量相較液晶降低70%,對人眼傷害微乎其微。例如目前很火的創維S9D電視就是國產自發光電視的代表,其3317萬個固體微粒均可在無背光情況下電致發光。國家眼科工程中心的研究表明,創維OLED電視所產生的藍色光波段主要集中在460nm處,不屬于415nm至455nm的有害藍光范圍,有效降低了藍光輻射造成的健康風險。
據消息透露,最新的iPhone8將采用OLED屏幕,減少用戶晚上使用手機對視力與睡眠造成的影響。相信隨著OLED自發光技術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我們將不用再為睡前看電子屏幕而焦慮、擔憂,從而既能自在地暢享多媒體世界,又能自然地睡上美美的一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