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領的日常生活,很多人想起的是高檔寫字樓里西裝革履、走路帶風的精英一族。然而,光鮮之下卻是另一番景象:三屏兩點一線地為生計奔忙,上班就對著電腦坐一整天,下班回家要么看手機、要么看電視。對白領一族來說,不對著個屏幕生活就缺了什么,似乎電子屏成了他們生活中安全感與快樂的唯一源泉。
“屏”蔽不了的藍光
然而,電子屏帶來的可不只是歡樂。南京人小李今年20多歲,是一家知名外企的白領。由于工作原因,每天上班都要對著電腦。下班以后,他又喜歡捧著平板電腦玩游戲,因此每天眼睛對著電子產品的時間,可以長達十幾個小時。日前,小李突然感覺眼前像是有物體擋著一樣,看不清東西,一開始是眼前模糊,后來遮擋的黑影越來越大。到醫院檢查以后發現,小李的視網膜已經嚴重脫離。據該醫院負責人透露,像小李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已經越來越普遍,去醫院眼科門診的有三成都是因為長期盯著液晶屏幕造成的“屏幕眼”。
其實,造成這種眼部傷害的機理并不復雜,根本上就是高能短波藍光對眼球的化學性、物理性損傷。我們都知道,光譜從左到右,依次是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其中可見光的波長是從400納米到700納米之間,而從400納米到500納米之間,在人眼中呈現藍色,這個波段我們稱之為藍光,其中415-455納米的藍光,波長短能量高,是可見光中對眼睛傷害最大的波段,叫有害藍光。生活中,可以發出藍光的光源有很多——浴霸、LED霓虹燈、熒光燈、ipad、大屏手機等都有背景光源,都含有短波藍光。而白領群體經常面對的液晶電腦、液晶電視等更是為了畫質而提高背光亮度,從而增加了藍光傷害的可能。
傷眼無形你可知?
英國《每日郵報》引述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研究稱:若長時間持續暴露在LED(發光二極管)燈的藍光下,可能對眼睛的視網膜細胞造成無可救藥的傷害……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實驗室聯合溫州醫科大學金子兵教授主導的視網膜再生醫療研究組,針對藍光LED光源的視網膜損傷問題進行了專項細胞分子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持續2小時的藍光直射會使視細胞活力明顯下降甚至凋亡。
據了解,藍光對眼睛的傷害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損結構:有害藍光具有極高能量,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萎縮甚至死亡。光敏感細胞的死亡將會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這種損壞是不可逆的。
視疲勞:其由于藍光的波長短,聚焦點并不是落在視網膜中心位置,而是離視網膜更靠前一點的位置。要想看清楚,眼球會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引起視疲勞。長時間的視覺疲勞,可能導致人們近視加深、出現復視、閱讀時易串行、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影響人們的學習與工作效率。
睡不好:藍光會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而褪黑色素是影響睡眠的一種重要激素,目前已知的作用是促進睡眠、調節時差。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在睡前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會造成睡眠質量不高甚至難以入睡的原因。
讓OLED護眼流行起來
遺憾的是,目前常見的防藍光膜、防藍光眼鏡等護眼方式實用性都不強。貼膜技術含量低,幾乎只有裝飾作用,還會影響畫質。而專業防藍光眼鏡1888元一副,戴上還不舒服。那么,難道辛辛苦苦的白領就只能任著藍光侵襲雙眼嗎?
專家建議,上班族在工作時每隔20分鐘就休息20秒,看著遠方或20英尺之外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20-20-20法則”。另外,多用手來放松眼部周圍的肌肉,除此之外應多閉眼轉動一下眼球,讓眼部徹底放松下來。而要想從根本上避免藍光危害,可選擇使用OLED屏幕的電子產品。創維OLED有機電視的屏幕面板每一個像素點都能獨立自發光,不需要高亮的LED背光源照射,能有效降低藍光的傷害。這一有機發光體具有3317萬個固體微粒,能自動發光,只要向電極中輸入電壓,激發層就能產生所需要的彩色光,產生的藍色光波段主要集中在460nm處,不屬于有害藍光,能量較小,對人眼傷害微乎其微。
隨著白領一族護眼意識的增強,相信藍光傷眼問題將得到更為廣泛的重視,而采用OLED屏幕的電視與手機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走進千家萬戶。屆時,OLED或將成為新時代白領的護眼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