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表舊的發展模式的線下賣場,家電行業以往穩如泰山的金九銀十效應,如今很難再現。互聯網不僅提供了創新的家電網購平臺,打造了全新的家電消費模式,也帶動了家電市場從線下到線上轉移。隨著新一輪消費升級到來,家電電商平臺正在嘗試更多的創新,以期不僅將家電市場帶入品質消費時代,也助力家電行業推進供給側改革,為這一傳統制造業煥發新生機提供新動能。
促成家電供、需精準對接
全球經濟弱復蘇、宏觀經濟不景氣、房地產市場銷售回暖緩慢,以及刺激政策的退出,正在進一步加大家電企業的高庫存壓力。改變這一局面,家電企業首先是加大了對家電電商的重視,根據《2016上半年中國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家電線下市場下滑明顯,而線上市場仍在持續擴張,成為拉動2016年家電零售市場的主要動力。
同時,家電電商也正在不斷嘗試用新方法,讓家電供、需精準對接,去助力家電廠商增加銷量,并開發、生產消費真正需要的產品。京東家電曾在今年618期間嘗試推出家電銷售排行榜,并在今年雙11繼續推出了該榜單,以優化京東平臺上的家電供需。
根據介紹,今年雙11,“京東家電雙11銷售排行榜”將實時更新各大家電品牌在京東的銷售情況,為消費者提供購物指導,讓家電消費更理性。同時,該排行榜也將展現大數據威力,助力家電廠商聚焦家電消費的動態變化,實時掌握市場需求量、消費者偏好,讓家電供給更精準。
銷售排行榜這一方法的成功之處在于為家電廠商獲取真實市場反饋提供了理想通道。
在毫無數據支撐的主觀性排行榜橫行時代,消費者處于被動位置,主導權在廠商和零售商手里,真實的消費需求被壓抑,真實的市場情況得不到展現。久而久之,這里面就會出現一個巨大鴻溝,消費者的不信任感也逐漸增多。這樣不僅對消費者是一種傷害,而且對整個市場環境更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618、雙11等電商大節逐漸成了廠商清理庫存的平臺,而廠商也會因為粉飾這幾天的銷售數據而推出一些價格低質量差的產品。
電商平臺推出排行榜的做法,成功打破了這一窘境。榜單依據電商平臺特定時期內有效訂單累加總金額,然后通過品牌自然排序得出,其數據包含電商所有自營和第三方商品。
與其他榜單不同,電商銷售排行榜是一系列根據真實消費數據自動生成的榜單,這等于是將消費主權重新還給了消費者,讓消費者接受最真實的消費購買建議;而廠商也可以根據家電銷售排行的不斷變化,及時進行貨源及價格的有效調配,來自市場反饋的壓力也可以從客觀上倒逼生產,推動產品的完善。
雖然家電電商代表不了整個家電行業,但電商巨頭的家電銷售情況卻最能代表行業特點,對于消費者和制造廠商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對基數較大的電商平臺的大數據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做到“比廠商更了解用戶”。對家電廠商而言,參考、利用權威家電電商的大數據,對化解家電行業的“供需錯位”癥結,有可能會是捷徑。
比如,根據京東提供的大數據,從空調和冰箱兩個品類來看,消費者在搜索時首先選擇的是品牌。而在平板電視品類,性價比則成了消費者的首選,消費者會首先搜索屏幕尺寸。依據這一大數據分析結果,在空調和冰箱品類上,家電廠商就應該強化品牌建設;而在平板電視品類,圍繞不同屏幕尺寸的型號進行針對性創新就是關鍵。若有類似的大數據分析的作為支持,家電廠商將能很快建立起消費驅動式發展模式,實現精準營銷。
保障家電“品質供需”形成氣候
在消費升級當口,家電企業實施供給側改革,不僅要依托電商平臺等,建立獲得真實消費大數據的通道,更要緊緊圍繞“以用戶為中心”,深化由“功能性消費”邁向“品質消費”的格局,聚焦優勢資源,做好產品研發和創新,推動“品質化、智能化、個性化”產品戰略落地,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為保障“品質消費”形成氣候,品控方面家電電商也率先有所動作。今年10月,京東宣布聯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和多家權威機構聯合發布了比國標更高的“京東版”小家電準入標準和實施規則。這是家電電商為嚴控品質對小家電電商展開的大力行動,一系列相應的處理措施將倒逼供應端只提供品質有保障的產品。據了解,這一標準的實施今后將擴展到京東的全品類家電上。
根據京東依據“京東小家電標準”對外公布的首批小家電抽檢結果:雷瓦、可思美、瑞士風/博瑞客、奧克斯、清華同方、BroadLink、QIC和康佳等8個品牌的8批次小家電商品因不能達到“京東小家電準入標準和實施規則”的要求而遭遇下架處理。空氣凈化器品牌匯清因自查暫時無法達到京東標準而主動要求下架,目前京東已經對該品牌全系列空氣凈化器產品進行了下架處理。
跡象表明,極速成長的家電電商已經意識到,在自身不斷壯大的同時,只有通過反向影響市場,引導消費者、家電廠商與自己同步駛入成長的快車道,家電網購的盤子才能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