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來,國內紅木家具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紅木家具市場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需求開始減弱,“紅木家具降價”已經在市場悄然出現。對于消費者而言,紅木家具真的便宜了嗎?現在買紅木家具真的合適嗎?業內人士表示,“抄底”正當時,目前紅木市場確實處于“谷底”;但是紅木家具的價格受多重關系影響,投資紅木產品還應放遠眼光。
市場走訪市場冷清無利潤銷售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某賣場的紅木專區。記者看到,區域里十幾家品牌,“羽翔紅木”、“庭美紅木”、“云龍海”、“鴻鼎閣”等品牌店面并未開張營業。在多家紅木店內,記者問及產品價格時,銷售人員的報價往往低于標簽價格。在“金啟元紅木”店內,銷售人員指著一件標價為70000元的大紅酸枝多寶閣告訴記者,現在35000元就可以賣。他說:“現在行情不好,報價都很實在,能賣就賣。”
此前,記者就曾走訪了某賣場的紅木家具專區。雖然是消費旺季,但是與周邊的其他品類銷售區域不同,紅木家具區一片冷清,記者看到,不少家具門店已經閉門歇業,并未開張。有的品牌雖然門匾還在,但店面內已經基本搬空。記者走進了一家門店,店主告訴記者:“自從去年下半年生意就不好做,今年上半年情況也沒有好轉,周邊很多商家覺得租金貴,已經選擇搬出去了,剩下的也是在看情況,如果還不賣貨,回籠不來資金,只能撤店。”
市場解析紅木家具價格已經觸底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紅木家具便出現“降價潮”。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2014年七八月開始,紅木家具市場“突然賣不動了”,直到2014年年底,紅木家具開始出現“降價”。從中國紅木委發布的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也可以看出,從2014年5月開始,指數一路下滑,2015年4月份數值為96.0,同比下滑22.4%,環比下滑5.9%,指數繼續回落。4月份,紅木行業新訂單指數為85,同比下滑14.5%,環比下滑6%。生產量指數為84,同比下滑12.7%,環比下滑11%。兩個重要分指數的下滑,反映行業市場需求乏力,企業生產量、訂單同比、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市場繼續承受較大下行壓力。
紅木家具的降價直接原因來自紅木材料的降價。據業內人士解釋,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紅木原料和家具的價格都明顯下跌。例如,和2013年相比,緬甸花梨至少跌了50%;大葉紫檀在2012年價格頂端的時候達到每噸30多萬元,現在每噸七八萬元就可以買下;2013年老撾紅酸枝每噸20多萬元才能買到,現在十三四萬元就能交易,曾經每噸要120萬元的小葉紫檀現如今80萬元就可以買到。
此外還有多種因素的疊加。2013年,新修訂的“CITES公約”出臺,交趾黃檀(老撾大紅酸枝)等材料受到貿易限制,帶動了材料價格大漲,也帶來了紅木家具的熱銷。提前透支性的消費,讓2014年下半年開始紅木家具便出現低迷。再加上房產市場低迷、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以及“反腐”風潮,讓紅木市場受到多重影響。
有業內人士表示,市場低迷之下,哪家的生意都不好做。消費者往往有“買高不買低”的心態,家具的降價反而加深了這種消費心理。實際上,品牌紅木家具已經“無價可降”,很多品牌也放棄了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的策略,轉而專注收藏級精品家具,尋找更為高端的消費群體。對于消費者而言,現在買家具正是時機。
購買注意怎樣才能“抄到底”?
要“抄底”,還是選擇價值受市場普遍認可的材料為主,例如大紅酸枝、小葉紫檀等。這些材料的家具經過了幾百年的檢驗,的確是最佳用材,而且市場認知率、價值認可率比較高,升值價值被看好。在購買時,一定要購買“正品”,一些類似的“新材料”,例如類似的微凹黃檀,雖然也是紅酸枝的一種,但是價值與大紅酸枝相去甚遠。
對于剛性需求的消費者,“抄底”的價值在于目前市場行情整體冷清,大多數家具接近材料成本價格,甚至低于材料的成本價格,購買家具價格低廉,可以減少預算。此外,精品家具的價值慢慢凸顯,用料精良、器形優美的品質優異的紅木家具將會進入穩步上漲的通道,如果并非想“倒手掙差價”,看重未來幾十年的升值潛力,還是選擇高端的高品相家具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