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由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此次大會以“跨國合作、跨界融合、跨越發展”為主題,從“技術、要素、模式、空間”四個維度舉辦39個專場,其中海爾作為中國企業的代表攜開放創新平臺HOPE在開幕式、中英專場、中歐專場驚艷亮相,上演精彩的“帽子戲法”。
動作一:海爾掌控開幕式最重要的一個小時
作為本屆大會的重頭戲,科技部部長萬鋼領導與國內外科技企業等悉數到場,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國際創新合作,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王曄用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間與來自全球各地的資源方及創新單位分享海爾在互聯網時代的轉型之路,并向大家展示了轉型實踐成果海爾HOPE開放創新平臺,受到全場關注。“在互聯網時代,海爾HOPE的這種創新模式正在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王曄表示。
動作二:中英技術轉移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海爾是唯一中國企業
在由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中英技術轉移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海爾作為唯一的中國企業不僅在會上英國貿易投資總署、英國洛桑研究所等英國創新企業分享了中英開放創新項目還簽署了MOU,未來將繼續與英國及內地的創新企業及項目展開合作。“HOPE平臺這種與用戶直接對話的技術創新形式非常的特別,相信在這種創新合作形式下,中英兩國間的技術轉移速度將加快。”一位英國企業高管告訴記者。
動作三:中歐技術轉移專場海爾HOPE受認可
在傳統的企業研發體系中,企業位于用戶和資源方中間,用戶與資源方的交互行為都要經過企業這一步。而海爾的HOPE平臺打破原有的模式,讓用戶和資源方在平臺上零距離交互,快速的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創新項目,實現企業、用戶、資源三方利益的最大,這種新穎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在中國與歐盟產業創新技術對接專場上,受到歐盟中小企業及技術創新機構的認可,一位歐盟中小企業代表表示:“這樣的模式拉近了我們與用戶的距離,我們與中國的用戶也可以開放的交流,中國的用戶也可以更加方便的用到我們的技術,太令人驚訝了!”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海爾HOPE開放創新平臺以顛覆傳統的創新模式,聚合全球最優秀的資源與人才共同滿足全球用戶的碎片化需求,同時也為平凡的創業者提供了一個無障礙對話全球頂尖資源的平臺,是對“雙創”模式的有益探索。而此次又在中國技術轉移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上,以全開放的姿態對話國際優勢資源,必將進一步加速國際創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