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家電保有量的大幅提升,面臨淘汰的家電數目與日俱增。同時,相關回收政策的先后落地,也推動著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站上了風口。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爾、美的、格力等頭部家電企業都已參與到家電回收的行動中來。
不過,在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理事會主席團副主席郭赤兵看來,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兩頭,即源頭生產者責任制和末端拆解處理環節都比較成熟,但銜接兩端的中間回收環節運行不暢。
“未來,家電行業將聚焦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不僅要促進‘煥新’,而且還要保障‘收舊’。”郭赤兵說道。
家電淘汰率與日俱增,售后維修頻現糾紛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家電保有量已超21億臺,并以平均每年20%的淘汰率迅速增長,2022年預計報廢量將超2億臺。
在如此大的報廢量之下,家電的售后及回收,成了企業當前亟需考慮及解決的問題。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顯示,冰箱、空調、洗衣機、吸油煙機和電熱水器等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約為8~10年,而超期使用的老舊電器容易出現因線路老化導致的漏電、起火等安全隱患。
不過據記者調查,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各個家電的使用年限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同時,對家電維護保養及“超齡服役”問題的關注也不夠多。
多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自己的家中都有已經超出安全年限的電器。“看上去很新,功能也滿足日常所需,不用換的。”在部分消費者看來,實在不能使用了,才會考慮換掉。
然而,家電維修人員卻有不同的觀點。面對超齡家電,最主要的問題是無法找到核心配件。“一般的故障我們是可以用工具維修的,但如果涉及到核心故障,若距離家電生產時間較長,就比較難找到相關配件了。”
這時候,矛盾就會出現。消費者本著“能修則修”的態度,希望維修人員解決;而后者則因為缺乏配件無法修理。
“溝通順暢的話,用戶也不會強求,可能再買個新的。但有一些覺得是我們為了加價,不好好修,要投訴我們。”一位維修人員對記者表示,“投訴事小,如果因此繼續使用而出現安全隱患事就大了。”
家電回收政策陸續出臺,鼓勵產品以舊換新
通常來看,消費者不愿換新家電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出于節省的觀念,而另一方面則因為目前家電回收市場并不完善。
為支持家電回收產業發展,同時解決目前業內出現的多種問題,相關部門早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早在2020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與財政部等多部門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通過健全回收網絡、優化回收渠道、增強處理能力等方式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
同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印發的《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指出,到2023年,發展一批家電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的示范標桿,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回收處理模式和經驗做法。
今年以來,國家也發布了多項政策及通知,包括推進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以及加快淘汰超期服役家電,加強以舊換新推廣力度,并對綠色家電產品進行專項補貼等方面。
同時,各省市也發布了地方補貼政策,鼓勵消費者進行家電的以舊換新。
以河南鄭州為例,近期已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的活動,在消費者購買空調、電視機和電冰箱等10類產品時,將按照換購單件新家電實際成交價格(不得低于1000元,不含舊家電回收折價和商家折扣)的2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500元/臺。
回收拆解需專業設備及人員投入,費用不匹配等難點凸顯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坦言道,目前,我國需要處理的超齡廢舊家電存量較大,在回收處理時會付出較大的環境成本,需要更為專業的企業來進行回收和拆解。
據悉,海爾、美的、格力等頭部家電企業已參與到家電回收的行動中來。
海爾董事局主席周云杰透露,公司正在完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首座廢舊家電拆解“燈塔工廠”一期項目將于今年7月投產。截止到今年,將建成200萬臺/年的廢舊家電拆解能力,形成覆蓋全國多個縣市的回收處理網絡。
美的于近期啟動了2022年綠色回收行動。針對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4類大家電產品,不限品牌提供“綠色回收+換新補貼”的活動,同時推出拆、送、裝一體化服務,為用戶換新提供保障。
格力則在珠海、長沙、鄭州、石家莊、蕪湖和天津建立了六個再生資源利用基地。除繼續開展以舊換新活動外,公司還將打造逆向物流回收體系,整合社會回收資源,開展創新回收模式。
雖然各項政策紛至沓來、企業搶灘布局,但問題依然存在。在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理事會主席團副主席郭赤兵看來,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兩頭,即源頭生產者責任制和末端拆解處理環節比較成熟,基本形成了責任明確、規范有序的成熟機制,難點痛點在銜接兩端的中間回收環節運行不暢。
具體而言,一方面,回收市場主體是商業服務業企業,需要投入專門的設施設備、倉儲場地、物流交通工具、專業人員等,而目前還沒有針對回收環節的直接補貼政策。這容易造成企業上門回收難、成本費用不匹配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回收企業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家電回收對象是數以億計的家庭用戶,多數消費者缺乏相關環保理念。此外,如何與正規回收企業溝通處理廢舊家電,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價值最大化,都是影響廢舊家電回收的重要因素。
郭赤兵指出,未來,行業將聚焦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不僅要促進“煥新”,而且還要保障“收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