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兩年企業都在加大“生產力”,幾十億、上百億的研發費用說投就投。但投了這么多,產出水平怎么樣,這就不能只看財報上的數字、聽企業高喊的口號了。企業各說各的好,真正能客觀、專業、一視同仁的看待所有企業產出成果的,還得是第三方權威機構。
近日,IEC宣布海爾智家專家成為其理事局(CB)成員。要知道,IEC與ISO、ITU并稱為全球三大標準化組織,其理事局(CB)更是最高決策機構。
在這個最高決策機構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以來,首次出現了家電業的聲音。關于誰能代表世界家電業,IEC在經過一輪對全球家電企業的嚴格評選后,選擇了海爾智家。

全球組織認可全球成果
作為世界最權威、覆蓋面最廣的標準化組織之一,IEC被稱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在全球貿易和全球治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技術規制作用。其理事局(CB)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地位相當于公司里的“董事會”,更是影響著整個世界市場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走向。
這個成立于1906年的機構,覆蓋全球市場,有173個成員國家,工作領域更是覆蓋電器、電子、電力、微電子及其應用、通訊、信息技術等各個方面。但這么龐大的一個組織,理事局(CB)的選舉名額卻只有9個,各個行業、全球企業都想進,競爭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此次IEC將海爾智家選入,家電行業終于出現在了其最高決策機構中。數據統計,2020年家電企業新增專利數量近35萬件,創11年來新高,發明專利數量占比最高,達到44.29%。廣闊的全球市場中,家電業的科技成果獲得了權威認可。
創新成果理應改變生活
理事局(CB)是一個監督實施IEC理事會政策和決議的機構,日常工作要接收并考慮來自標準化管理局(SMB) 和合格評定局(CAB)的報告,并根據需求建立咨詢機構,指定這些咨詢機構的主席及其成員。作為理事局(CB)成員,打鐵必須得自身硬。
如今家電企業的研發投入動輒以十億、百億為單位,數字只多不少。以人們常說的德系精工品牌博西為例,其2020年家電研發投入達 7.08 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
既然科技是生產力,那么產出才是檢驗投入效率的唯一標準。而科研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人的生活,因此檢驗產出的唯一標準,就是改變人們生活。這也是IEC理事局(CB)的評選標準。
例如IEC選擇的海爾智家創造的自清潔空調。原本空調只能為人們制冷制熱,但通過自清潔技術,不僅使空調機器內部干凈,還能讓吹出的風也干凈,人們對家庭小環境的關注,從空調制冷熱,升級到空氣潔凈度。此外,防電墻熱水器、免清洗洗衣機、全空間保鮮冰箱、防干燒燃氣灶等技術,也都出自海爾智家。

全新時代變革創新模式
現在已經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家電業要研究的不再是傳統電器。同時隨著大環境的影響,人們又重新回歸家庭生活。只是如今的家庭已經不再是四面墻、一個屋頂、幾件家具電器的住房,而是需要承載并滿足人們衣食住行,以及更高層級娛樂生活、精神生活需求的場景空間。
這對于家庭生活相關的各行各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許多家電企業轉型做智能家居,并做出了一些成績。據知識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20)顯示,第一名是海爾智家,智慧家庭發明專利1163件;第二名是三星,數量為909件。
但行業要想往前發展,總不能在一個領域內卷,也得向外尋求力量。蘋果、谷歌、微軟等企業每年的開發者大會總能引起熱議,這也是外界對企業科技實力的認可,畢竟不被人議論說明還不被人所知。家電業企業也搞起了開放創新。例如,海爾智家就依托Hope開放創新平臺,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生態創新網絡,對接國際技術上百項,解決產業線近百個技術難題。
IEC選擇將海爾智家選入最高決策機構,世界家電業取得了“科技首勝”。隨著企業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及提升產出效率,家電業的未來將是“科技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