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里,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時代,深刻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手機購物、手機訂餐、手機娛樂,形形色色的手機APP組成了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也展現出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和功能性。
但如今,人們似乎開始厭倦這個時代。手機是沒有包容性的,它往往只屬于一個人,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低頭族"。貌合神離的聚會、心不在焉的晚餐、不看路的行人等等,構成了21世紀的社會寫照。
漸漸地,關于重拾現實、擁抱家庭的呼聲漸起。但放下手機也意味著短暫隔離和拋棄便利,談何容易?我們在矛盾中思索:放下手機到底現不現實,又該如何實現?
4月7日,在一個房子內展開的"1天無手機生活"的挑戰,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線索:由智能家居率先開啟的物聯網時代,將改變過去只屬于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進入以家庭為核心的新階段。

放下手機,前提是能不能找到新的入口
當代人有多依賴手機?日前,人民視頻微博發起了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1.8%的人每天使用手機超過8小時,71.16%的人表示不能離開手機超過15分鐘,56.73%的人曾因為玩手機忘記規劃好的事情,而每天陪家人時間超過2小時的只有不到20%。

依賴往往源于需求。手機能夠根植于生活,在于它能為用戶帶來強大的個性化、便捷化。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國內市場手機APP數量達到359萬款,5月新增上架APP為10萬款,涉及飲食、娛樂、社交、購物等諸多領域。
這也是為什么說移動互聯網是"每個人的時代"。手機與APP的無限組合滿足了當代人的定制化需求,它可以是游戲機、閱讀器或者掌上衣柜,需要啥就下啥。換句話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需求只要點點屏幕就夠了。
正因此,"放下手機"這件事幾無可能以一種"割離"或"舍棄"的方式出現。就像你不能讓996的人舍棄外賣、也不能讓沒空逛街的人沒有新衣服穿。如今,手機已經成了人們連接新時代生活的"入口",你不可能關掉它,而只能是盡可能地放下它。
一個房子,將生活從手機抽離歸還現實
一言以蔽之,能不能讓人們"放下手機",關鍵就看能不能找到另一個新的入口。而這個入口,已經在三翼鳥舉行的這一場"1天無手機生活"的挑戰屋中出現了,并且不止一個。
在這個屋子里,空調、冰箱、熱水器等所有產品都不再是簡單的"電器",而是"網器"。你可以這樣理解,每一臺產品都變成了一個"APP",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個智慧、便捷的生活場景,成為全家飲食、娛樂等一系列生活需求的新入口。
比如說,冰箱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柜子,而是成了管理家庭飲食健康的入口。它能根據成員身體健康推薦菜譜、提醒食材快要過期,還能代替外賣軟件下單食材,爸爸把買來的烤鴨胚放進蒸烤箱,冰箱就能控制蒸烤箱自動烤制。
智慧客廳就成了全家娛樂的入口。吃完飯想運動一下,不用開手機健身軟件,電視就能手把手教你做瑜伽,熱了空調會調到合適溫度;想買衣服,到臥室對著3D云鏡,先虛擬試穿再下單,它還能給你推薦穿搭……而且,這些場景內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隨意定制搭配。

場景的特征,就在于讓生活的載體從"個人"到"家庭",成為一種集體性活動。這種凝聚力的形成,也將改變房子單純作為"棲息地"或"庇護所"的物理屬性,大大增強家人之間的交互性和"摩擦力",賦予生活更多的情感和溫度。如果說每個人都在玩手機的家里更像是個旅館,多的是個體連接,那么這次直播讓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家庭如何因為科技連接起來,如何讓生活更有溫度。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999年,一個叫"夢想家"的網站選了12名測試人員,讓他們分別在只有基本起居設備和一臺電腦的房間里度過了3天,用網絡完成對現實的部分替代,向世人宣告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
而這次,三翼鳥也以同樣的方式,通過智能家居做到了對手機功能性、便捷性的復制,將無數人只有屏幕般大小的生活,又從手機中抽離、歸還到現實場景中。這個屋子,也讓人們第一次清晰感知物聯網"時代已來",那將是一個可以放下手機、回歸家庭的嶄新生活方式。
智能家居,將率先扣響物聯網時代大門
其實除了這間屋子,還有無數的事例都能夠證明:智能家居,正在將人們從移動互聯時代推向物聯網時代。并且我們有理由相信,智能家居的全面普及極有可能率先在中國實現。
首先是大環境上的利好。移動互聯時代的興起,離不開2-4G網絡及通訊基站的支撐。而目前,我國已經在5G通訊技術及布局上領跑全球。截至3月25日,我國的5G基站數量已突破100萬,占全球總數70%以上。
正如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所言:"未來5G應用的80%將是物聯網。"5G通信、大數據、AI、IoT等技術的加速演進,預示著智能家居正迎來規?;涞氐拇翱谄冢约靶乱惠喩鷳B布局的機遇期。
其次是入口產品上的豐富性。智能手機有數百個品牌、無數型號,這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前提。而同樣,國內智能家居也已誕生相對完整、相對成熟、且全面智慧的場景方案。
包括小米、華為、海爾智家等在內頭部企業,都已開足馬力布局全屋智能場景。而其中,三翼鳥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屋、服務主動、可定制的場景方案,并且能提供含裝修在內的全流程打包式服務,初步具備大規模普及的條件。
其三是已構起龐大的跨界生態。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像沒有APP生態支撐的智能手機不能叫智能手機一樣,智能家居的產品也只是載體,背后的生態服務才是持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保證場景體驗的關鍵。而目前,國內智能家居企業已經在生態布局上形成共識。
最先出發的三翼鳥已聯合近萬家生態資源方,建起行業最大智慧家庭場景生態,把各領域產品、服務接入家庭場景中。比如浴室可以搭配箭牌的衛浴、陽臺上可以選迪卡儂的健身器等,并且產品可以像手機一樣不斷升級,為家庭生活賦予指數級的多樣性及無上限的成長性。

莊子有言: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意思是為了得到想要的對象,手段便不重要了。人們離不開手機,大多是離不開手機帶來的方便、快捷。而相比之下,智能家居不僅在智慧性、便捷性上更勝一籌,更是將過去以"個人"為單位的生活方式,重組、升級為以"家庭"為單位。
或許,這也是物聯網時代之所以令人向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