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疫情當下,家電企業正通過外銷轉內銷、增加產品型號款式、發展多種銷售模式來進行自救。
4月24日晚上8點,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直播帶貨首秀,但只賣了20萬元,賣得最多的卻是充電寶。
董明珠也談及格力2月份的銷售數據不佳。她表示疫情之下,空調行業門店全部關閉、不能上門服務、上下游合作鏈條也不暢通,打擊極為嚴重。應該說家電行業受到的沖擊最大,特別是空調,幾乎停擺。生產銷售全面受到影響,意味著可能損失兩百億元。
一葉知秋,受到影響的不只家電巨頭格力,根據奧維云網的線上數據顯示,彩電零售同比增長16.03%;空調零售同比下滑41.53%;冰箱零售同比增長15.21%;洗衣機零售同比下滑8.62%。其他諸如廚電、小家電等家電品類也都是大幅下滑,只是在具體程度上有所不同。
如今,中國國內的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但國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家電公司生產和市場路在何方?
家電行業著實感受到了痛
2月上旬,企業復工復產后,陳明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心情波動。年后一來到辦公室,首先是接到國外商家一大堆的撤單。
陳明在廣東順德經營的是一家電磁爐、電飯煲、熱水壺等小家電企業,主要出口歐洲,工廠共有600多員工,這幾年發展還算比較順利,2018年在原有廠房的基礎上,購買了30多畝土地,去年投了8000多萬建設新廠房。4月中旬,《小康》記者來到其位于順德五沙工業園的工廠看到,8層高的新廠房即將封頂,按照原計劃,今年9月份便可投入使用。
“年后至今,被撤銷的訂單總額應該在一千萬元以上吧。”陳明對此還算樂觀,碰到全球疫情,撤單也是可以理解,因為都沒有正式生產,現在撤單對于工廠來說,損失是最小的,沒有了生意,就是少賺一點,如果準備了材料,出了成品,那就全成了庫存,這對于企業來說,才是打擊性的損失。
陳明告訴《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去年年底接了一張5000萬元人民幣的單,按照合同是今年4月份交貨。但年后剛復工復產時,工人不充足,產量根本上不來,沒辦法達到計劃產量,當時真是著急。到了3月份,好不容易完成了訂單的30%,這時歐洲疫情日趨嚴重,有很多國家也開始要求居家不外出,3月2日,他接到國外撤單的消息,一下子慌了。“這是一張出口法國的訂單,因為長期合同,去年只收了80萬美元的訂金,實際為600萬人民幣,而3月份時我已生產出了1/3一的貨物,此時他要是撤單,即使沒收了他的訂金,我也要虧損一千多萬元。”陳明說,為了存放這一批貨物,不得不提前將還沒有完工的新廠房啟用為倉庫。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心涼了一大截,雖說這近二千萬元的國外訂單產品也可以轉內銷,但因為中國人與歐洲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對小家電的選擇也不會完全一樣,而且,一兩千萬元的產品靠零售,成本大大增加。
值得慶幸的是,一個星期后,陳明再次接到歐洲客商的電話,訂單恢復!陳明向記者分析稱,之前之所以要撤單,是因為銷售國也在實行居家隔離,商場超市都跟國內一樣,幾乎都處于停滯狀態,客商判斷為不會有銷量。然而,一個星期后,發現這些小家電不但銷售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居家生活增大了小家電的使用頻率,損壞更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陳明說,這5000萬元的訂單已按時完成,“真是有驚無險,據我所知,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受疫情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4月14日,格力電器、海信家電、長虹美菱、康佳集團等家電龍頭企業紛紛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Q1)業績預告。其中,格力電器、海信家電凈利潤同比下滑均超七成,長虹美菱和康佳集團則由盈轉虧。
格力電器發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為13.3億元(人民幣,下同)至17.1億元,同比下降70%至77%。
“這次的疫情影響大過SARS影響,它涉及面太寬。最大的沖擊之一就是空調等家電行業,不能上門服務,門店全部關閉,上下游鏈條也不暢通,這種沖擊對我們來講是極為嚴重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
不光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等中國家電巨頭也都“著實感覺到了痛”。海信家電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盈利為0萬元至12649.35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至100%;康佳一季度業績也顯示,受疫情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2億元至2.4億元。
加速出口轉內銷
4月8日,珠海市晶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張放假通知瞬間刷爆網絡。通知稱:4月20日至10月8日全廠放假半年。據了解,深圳市華鑫微電子有限公司也放假4個月,事實上還不僅僅如此,廣東電器公司、廣州珠寶公司、深圳微電子公司、東莞鞋業、浙江鞋廠、福建工廠等多個企業陸續發布了放假通知,從3月左右開始放假,放假時間從3個月至6個月不等,有些甚至沒有固定的復工時間,頗有些一去不復返的感覺。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在順德、東莞等地采訪時發現,規上企業都已復工復產,雖然訂單有所減少,但都還在運轉。陳明說,“只要還能維持下去,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會停工,一停工放假時間長了,到時再復工,工人都沒有,那又是另一個大麻煩。只希望所有員工能認請當前形勢,與公司同舟共濟。”
沈青的電子配件廠也設在順德,廠區雖然不大,但工人還在上班。《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在他工廠里看到,四五十個工人正在工位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現在就做一些小單,但總比沒得做好。”沈青對記者說道。
沈青表示,所有工廠的生產過程都不是一個閉環,因為涉及到上下鏈太多了,只要有一個環節跟不上,材料沒過來,就沒辦法做下去。
深圳市電子商會秘書長徐慧英表示,深圳是創新之城,是消費電子市場重鎮,其電子產品備受國際市場青睞。深圳市電子商會下設十幾個專委會,所覆蓋的企業達到3萬多家,其中,有1800多家大企業注冊會員。“深圳電子行業的情況是現在深圳企業可以實現100%復工,但無法復產。主要因為深圳是移民城市,春節返鄉人口多,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面臨復工的壓力主要是人員壓力。”徐慧英說,有一些訂單要交付,但是運轉不起來,內部的溝通成本、效率比較低,阻礙正常的運作,導致訂單無法交付,合同無法履行。
此外,整個供應鏈還會面臨一些問題,對于上游供應商而言,現在歐美的元器件、芯片無法提供,特別是東南亞的幾個國際芯片廠停止運轉,整個電子產業鏈困難重重。目前仍在消耗庫存,四五月份問題凸顯。對于深圳整個電子行業而言,影響將會是持續的。另外,跨境電商等也將受到影響,比如,亞馬遜很多產品都不能入倉。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所作的訂單都是年前的訂單。同時,供應鏈沒法及時正常運轉導致失衡,訂不到貨,生產成本上漲,額溫槍從原來幾塊錢已經漲到幾百塊,因而,僅有小部分企業賺到錢。
“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又沒有訂單,很容易讓企業進入死循環。”陳明說,國外訂單短時間或難以恢復,現正在加速轉內銷。去年年底,他的公司便與北京一個銷售團隊達成了協議,他旗下的小家電品牌全權委托這個團隊運營銷售。“如今看來,這個事項必須提前、加快進入實操階段。”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但是海外疫情處于暴發階段,中國家電受到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家電企業特別是全球化的家電企業受影響非常嚴重。降薪、裁員不是目的,是企業抵御疫情更好地活下去的方式之一,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家電企業需要不斷強大自身,來抵御更大的沖擊。
對于所有的家電企業來說,不管是外銷轉內銷、增加產品型號款式、發展多種銷售模式,都是為了在這艱難時刻能夠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