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首屆中國私宅設計年會在京隆重開幕,全國各地的設計師們在這個炎熱的夏日,與太陽一同出發,有的早餐還沒顧上,有的還帶著拉桿箱,就已經共同奔赴這個人多車多事兒更多的地兒——望京。只為能夠見證這一場“私宅時代”真正開啟的時刻,在私宅設計這個事兒上,與業界國際大咖一起探討出個究竟··· ···

為喚醒中國本土設計師對于私宅設計的重新理解與認識,為中國私宅設計師提供分享、交流、互動的平臺,新浪家居聯合尚層裝飾主辦,圖森整體木作、Roca樂家、德國柏麗·定制家居協辦,共同創辦“中國私宅設計年會”。
“中國私宅設計年會”的創辦,旨在圍繞“讓設計回歸生活”的核心思想,大會將每年邀請在私宅設計領域有引領性和探索性的優秀設計師,將他們的設計思考、理念和作品公開分享,從而激發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促進私宅設計在中國的發展。


其實“設計”,說大不大,無非是近幾十年剛剛發展起來的,社會中形形色色工種的一類而已;說小不小,設計在當今社會已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包含的領域也已經超出了原有概念。
而此次如此嚴格的框定了“私宅設計”這個小圈兒,你可以認為是一個領域的學習和深度挖掘,可以認為是設計理念的交流和技術的分享,也可以認為是行業大佬和主流媒體共同“挑事兒”。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時代的背景下,“私宅設計”才是真正的中國設計下半場的主角。至于這場“戲”到底應該怎么唱,這也是首屆中國私宅設計年會開辦的初衷吧。

新浪家居全國總編戴蓓致辭

尚層裝飾創始人兼董事長林云松致辭
新浪家居全國總編戴蓓從時代的背景下剖析私宅時代的發展主線,尚層裝飾創始人兼董事長林云松從行業13年的經驗分析私宅設計發展趨勢。四位國際老師從不同角度切入,以他們不同的風格,共同講述著“私宅設計”。整整一天的演講分享,滿滿的人群卻沒有一絲疲憊。讓設計著眼于生活的源頭,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住宅。快來看看我們應該如何“唱響”“私宅時代”吧!

塑造業主的專屬標簽私宅設計要體現業主的特有屬性
私宅之所以稱之為“私”,正是因為它的私人屬性。這里的“專屬標簽”也就是業主的特別需求。私宅之所以稱之為“私”,正是因為它的私人屬性。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很多人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居住空間,私宅設計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逐漸在空間設計中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本間貴史
在四位老師的分享中,可以看出,這個“專屬標簽”還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功能性的專屬需求,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用戶對于自身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特別功能性。如空間區分,場景設定,視覺審美,這些都是身為一個設計師必備的能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心理的專屬需求,這在“樣板間”時代是一處明顯的短板。而現在的需求更加多元,設計師本身也應該發揮敏銳的感知力,了解業主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情感需求。這一點在日本人氣設計師本間貴史的分享中就可以明顯的體現出他對業主心理情感的需求解析,他分享的案例極為特殊,卻感人至深。

他深入了解每一位業主的需求,當他們的身體或者是精神上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怎樣去為這些人做一些設計。為此他會去專門了解具體的專業知識,還會調研類似的情況下都需要哪些細致入微的具體設計,以及隨著時間變化而產生與現狀的不同而如何做出應急措施。真實的故事更容易讓人觸動,設計又何嘗不是呢。

住宅與環境完美互聯私宅設計是與周圍環境的共生體
私宅設計不單單是一個空間的設計更是空間與周圍環境的共同存在與融洽共生。私宅設計是建筑空間的設計,更是室內與周圍環境的高度和諧統一。好的私宅設計在滿足業主多樣生活場景需求的同時,要做到與整體環境的完美搭配互聯。


美籍著名建筑設計師柯衛從業主的需求出發,在設計宜居的建筑時深入分析周圍環境,再對整體空間進行全方位把控。柯衛從建筑入手,把握其與景觀、室內構成的整體全觀,注重空間與人類行為之間的互動關系,最大程度做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空間的優質關聯。


生活美學家、臺灣CNFlower創始人凌宗湧Alfie Lin更是一個尊重自然的設計師。他在分享中不斷強調美來自于生活來自于自然,作品中更喜歡取當地之材,由此造就的景更具生活的品質感和地域的溫度。


龍百渡
而對于跨區域的設計,更需要設計師去了解不同于自身概念中的美。在巴西知名建筑師設計師龍百渡的分享中就明確的提出了“人文科學”這一概念。更以自己的案例說明,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巴西人,在中國做設計時,也會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與發展,這樣才能做更好的符合當地偏好的設計,也更符合業主的需求。

順應時代的趨勢更迭私宅設計也要體現時代的特點
世界是具有流動性的,設計師應該擔起時代的責任。在這一點上,或許很多人很納悶兒,私宅相對于其他領域來說是一個很小的空間,聯系時代趨勢,是不是太過于夸張。其實不然,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時代下,未來可能有不可預測的變化和發展,但是私宅對于個人來說或許幾十年都不會進行改變,只有將時代發展的趨勢考慮進設計之中,才能使設計在每個時間段里都具有存在的價值。


龍百渡說:“世界是具有流動性的,這一時刻和下一時刻可能不一樣,但身為設計師,要具有責任感,使設計發揮它的價值”在他的分享中還提到了在科技的時代下,我們應該利用科技進行不斷發展,但也不能成為科技的奴隸。或許隨著AI智能科技的發展,機器人也可以做設計,但設計師卻也擁有不能替代的特有屬性。另外社會發展如此之快,我們還要關注可持續的設計,如何進行可持續的設計,可持續的回收與利用,這也是設計師應該擔起的責任。

本間貴史也提出了一個趨勢,便是老齡化。這是設計師在進行私宅設計時極其應該關注的點,中國正以極快的速度進入老齡化社會,設計可能現在還用不到老齡的專屬配置,但在不久的未來,如何能最好的適應老齡的需求,卻是現在應該融入到設計中的重要部分。

注重落地的重要性設計真正得到落地才能成為設計
好的設計是百分之十的設計,加百分之九十的施工。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設計中,不管是尚層裝飾的林總還是四位設計大咖,都以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好的設計是百分之十的設計,加百分之九十的施工。只有真正做到落地才是一個好的設計,否則即使想法很美好,但依然只是幻想而已。而施工的程度也關系到最終與圖紙的貼合程度以及設計的品質感。

大咖論壇
設計這個行業,看似平穩,實則也是浪潮洶涌,不斷的新觀念涌現,沖擊著舊觀念的堡壘。但也是這樣才能使設計不斷進步,沖在時代的前端。中國的設計也是這樣,“樣板間”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個性與私人屬性在設計中的需求愈演愈烈,中國的設計師們也應該緊跟時代的變換,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從更高的角度重新審視新的趨勢。
以建筑延伸,從生活中獲得美學。私宅時代,一個剛剛開始的新時代。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巴西四個國家的設計界大咖從不同緯度分享,共同期待中國私宅設計領域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