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爾跨界消費金融之后,又一家電巨頭瞄準了消金市場。5月15日,據國際金融報等媒體消息,A股上市公司美的集團擬聯手臺灣永豐銀行等機構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其中美的集團可能擔任該公司大股東。
美的集團董秘回應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目前集團正進行相關項目研究和論證。
事實上,從家電制造到消費金融,美的集團在金融業務層面已布局良久,意在依托線下場景與流量優勢,實現產業生態閉環。
美的跨界消費金融
據上述媒體消息,此次美的與臺灣永豐銀行等機構一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一事尚處在初步階段,未完全落地。
針對進軍消費金融一事,時代財經向美的集團方面進行了求證。美的集團董秘江鵬在回應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目前集團正進行相關項目的研究和論證。
“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如果投資較大,達到相關披露標準的話,會進行公告披露。”江鵬補充說。
不過,對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原因以及對于集團的影響,江鵬未予回應。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美的集團就曾傳出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并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了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
而此次傳出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也并非美的集團首次涉足金融領域。2015年,美的金融中心成立,圍繞產業鏈金融、員工金融和第三方支付業務三條主線展業。
此后,美的金融的業務布局逐步擴展,目前已囊括美的金控、商業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網絡小貸公司等金融子公司。此外,美的金融還在2017年入股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網聯。
此番進軍消費金融,如果能拿下牌照,美的集團在金融業務層面將再下一城。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傳統制造業企業來說,盡管金融業務不斷完善,其主要目的還是服務于主業。易觀金融分析師王蓬博對時代財經表示,美的涉足消費金融首先還是想先服務自己的實體,在體系內循環,這種傳統產業跨界而來的消費金融業務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屬于企業的副業。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金融分析師楊慧敏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也表示,傳統制造業涉足消費金融,主要是為了將現有資源進行變現,比如流量和場景,最終形成產業閉環。
產業系+銀行成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的集團此次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消息中,臺灣永豐銀行也是合作機構之一,而產業系+銀行這類搭配正是當下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熱門組合。
2017年4月,二三四五發布公告,擬與江蘇銀行、凱基商業銀行及海瀾之家共同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7年11月,奧馬電器發布公告,擬與甘肅銀行、金徽酒共同發起消費金融公司;2018年6月,寧波銀行發布公告,擬與富邦家具、寧波城市廣場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永贏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同年9月,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與中青旅、王道銀行擬共同發起設立“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豐富的線下場景與流量是產業系進軍消費金融的優勢,但缺點是金融業務經驗缺乏。王蓬博表示,產業系的優勢是能夠掌控更多的場景,有線下門店,供應商采購商都比較齊全,這些都是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基礎,但與此同時,產業系單一模式盈利是個問題。
楊慧敏也認為,產業系的優勢在于渠道,可以依托產業的相關門店和網點,且擁有強大的零售場景,獲客能力較強。但與銀行系相比,產業系在資金來源方面有一定的劣勢。銀行系可以獲得銀行股東較低價格的資金,且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可以借助銀行的風控經驗,所以銀行系在產品定價和風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
“銀行系和產業系各有優勢,未來的趨勢或更多的是銀行+產業系的模式,將銀行的資金優勢和產業的渠道優勢相結合,將會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到消費金融行業。” 楊慧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