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雄安鳥語花香,在雄安代表性的園區市民中心內,游人穿梭如織。
幾位操著當地方言的中年游客,正圍著一塊藍色牌子,研究怎樣掃碼預約無人駕駛巴士,他們身后,預約成功的乘客用目光迎接著圓滾滾的阿波羅無人小巴士,一經停穩就迫不及待地鉆進去。
口渴的游人還可以掃碼“召喚”新石器自動無人售貨車,等著小車慢慢開過來供人選購飲料,時不時還有長得萌萌的無人駕駛掃地車擦肩而過,而菜鳥驛站的無人送貨車在快遞柜和站點之間來往穿行。另一邊,京東的無人快遞車也蓄勢待發,收件人只需要掃碼,就能從自動行駛過來的快遞車中取件。
此外,美團的無人配送車、移動的5G無人駕駛汽車、蘇寧的無人小黃車也先后在雄安“落戶”,在這個沒有紅綠燈的園區內,代表著未來趨勢和最高科技水平的無人車比比皆是。
一位深度參與雄安智能化建設的知情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雄安市民中心展示的無人車,只是做到了車輛的智能化,距離“全城沒有紅綠燈,所有車輛隨便跑,交通事故零發生”的車路協同,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們說的車路協同是強大的網、聰明的路、智慧的車,目前只做到了智慧的車,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路。道路的成本是很高的,路上要有雷達、高清攝像頭、傳感器,還有地下線圈、道路的無線充電設備等,使得行人、自行車、汽車都成為傳感物體,即使沒有紅綠燈也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上述人士表示。
不過這一切都會慢慢實現,而那時,雄安將會是中國智能交通和無人駕駛真正落地的第一城。
滿園盡是無人車
藍色迷你無人駕駛小巴士阿波羅,已經在市民中心跑了好幾十萬公里了。圓滾滾的車身,緩慢的行駛速度,讓這個高科技產物顯得十分可愛。《華夏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阿波羅共有8個座位,其中車后部三個,側面三個,前部兩個。盡管是無人駕駛,但每輛車上面均配有一個車輛安全員。
“請把安全帶系上。”剛剛落座,安全員就提醒乘客。
據了解,盡管阿波羅最快能跑到時速40公里,但由于園區內沒有紅綠燈,出于車與人之間的保守策略,所以最高只能跑到20公里甚至更低。但即使是十幾公里的時速慢悠悠的車速,也要系上安全帶,同時禁止老人和小孩乘坐。
“比如車在往前走的時候,有人想試這個車,忽然之間出來,造成車輛急剎車,會給車上的人造成觀感很差的體驗,所以要系上安全帶,老人和小孩禁止乘坐,尤其是上歲數的,怕心臟受不了。”安全員告訴記者。
沿著園區轉一圈大約5分鐘左右。在路上,小巴士阿波羅與無人駕駛掃路機蝸小白擦肩而過。一些游客新奇地圍著蝸小白,當有人站在前方時,蝸小白就會停下腳步,以防撞到行人。
隨著游人不斷增多,無人駕駛售貨車新石器也從停車場里駛出,開始在園區內“巡邏”。《華夏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新石器靠近人行道的一側為透明展柜,售賣著各式飲料以及雄安的紀念幣;車頭則是一大塊顯示屏,可以在上面操作購買物品。
和一般的無人駕駛車不同,新石器對人員的靠近更為敏感,當人們站在兩側與車頭前方,都能讓其停下腳步,方便購買商品。一個亮點是,新石器可以掃碼預約、車到付款,不過這個功能尚未啟用。“這是一代車,功能還不完善,二代車即將在近期投放到市民中心,到時候應該會啟用預約功能。”上述工作人員介紹。據介紹,預約功能開啟后,只要掃碼預約,新石器自動售貨車就會安排最近的車輛前往顧客所在的位置。
如果覺得新石器的商品太過單一,而選擇從京東、淘寶購物,也將有無人駕駛快遞車為人們服務。此外,美團的無人配送車、蘇寧的無人小黃車也在市民中心刷著存在感,移動的5G無人駕駛汽車也在有需求的時候出現在路上。
“目前園區內行駛的全是無人駕駛車,普通車禁止駛入。這也是未來雄安的一個縮影,高科技產品將占主導。”上述雄安智能化建設的知情人士介紹。
任重道遠
無人駕駛車在雄安園區內已經成為吸睛利器,但其背后,卻是撐起城市運行的交通、物流等智能系統。
據了解,未來,雄安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都將搭建在“智能”的平臺上。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決勝未來的技術和戰略,在萌萌的無人車上展示得淋漓盡致。有限的園區內,誰的無人車能入駐,誰就能代表當下最尖端的科技,背后,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都已經紛紛搶灘登陸,企業間的較量已經默默展開。
2018年9月,美團無人配送車進入雄安新區,在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內進行無人配送試運營。這比美團預計的要晚了一個月。在此之前,京東無人車、菜鳥無人車、百度的無人駕駛轎車與巴士,都已經在雄安新區行駛了。
2017年12月20日,7輛“無人車”從安新縣凱盛酒店出發,全程在無人駕駛的模式下行駛了約4公里路程。這是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輛在雄安道路上的一次實際道路測試。這一天,百度還與雄安新區管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充分利用雙方優勢資源和技術,共建雄安AI-City,打造智能城市新標桿。
時至今日,無論是蝸小白還是新石器,背后都有百度Apollo(阿波羅)平臺的身影。新石器的車體上,更是將百度Apollo印在了醒目的位置上。
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進駐雄安注冊的公司已經超過1300家,較2017年增長30倍。這些企業中,基建類、生態環保類、高科技類最多。
根據規劃綱要,雄安將搭建智能交通體系框架,以物聯感應、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構建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策的新型智能交通體系框架。特別是,將會推進智能駕駛運載工具的示范應用,發展需求響應型的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統,智能生成線路,動態響應需求。探索建立智能駕駛和智能物流系統。
在旁觀者看來,無人車的普及、更新,使得雄安智能化交通構架已經初具雛形。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雄安的智能化交通還遠遠不及預期。
“真正的智慧交通是需要道路參與的,路上要有雷達、高清攝像頭、傳感器、地下線圈等使得行人、自行車、汽車都成為傳感物體,即使沒有紅綠燈也不會發生交通事故。僅有智慧車輛,在很多環節仍然需要人工參與,也無法使這些車輛真正上路,這并不是智慧交通的最終形態。”上述人士表示。
但目前道路的測試比較困難,需要一定面積的封閉、半封閉道路進行測試,目前雄安市民中心尚未建設這樣的道路。
據了解,車路協同是雄安努力的一個方向,需要網絡、道路、車輛的三重配合,目前一些城市已經在進行陸續試點。在雄安的建設中,智慧交通將作為主要方向,吸引更先進的技術、更完善的配套。只是,一切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