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看來,海爾對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改造,顛覆了財大氣粗的中國公司在試圖同化被收購的西方企業時大多折戟的故事。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8日報道,2016年,在達成一項價值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協議幾周后,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站在500名不知所措的通用公司白領工人面前,后者對自己的未來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張瑞敏覺得這一情形很諷刺。
在中國,張瑞敏被稱為有開創精神的企業家。20世紀90年代,當張瑞敏竭力將海爾從一家集體鄉鎮企業轉型為一家世界級的制造商時,他對通用電氣公司是頂禮膜拜的,因為后者有著卓越企業的美稱。
他說:“我們來到克羅頓維爾學習六西格瑪管理法。現在,他們卻看著我問:‘你能為我們做些什么?’”
事實證明,張瑞敏做了很多。
報道稱,雖然張瑞敏或許從“六西格瑪”上得到過啟蒙,但隨著海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電制造商,他認為需要另一個劇本,消除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而出現的官僚作風。因此,他創立了一種被他稱為“人單合一”的管理理念,即“員工和客戶合二為一”。
報道稱,這種理念謀求讓大公司像一群初創公司的集合體一樣經營,強調靈活性和冒險,不設中層管理者。
張瑞敏認為,這種方式將有助于振興停滯的通用電氣家電公司。隨著曾經強大的母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陷入困境,通用電氣家電公司2014年的銷售額僅增長1%,次年僅增長4%。
報道指出,這種理念到目前為止很奏效。去年上半年,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收入增長了11%。總部位于路易斯維爾的通用電氣家電公司首席執行官凱文·諾蘭說:“我們終于感覺到,我們有了一位支持我們、希望我們獲勝的家長。我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家電公司的一部分。我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海爾拒絕提供更多財務細節。但據彭博社收集的數據顯示,兩家上市公司——在上海上市的青島海爾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海爾電子集團——的年收入約為400億美元。
報道稱,在張瑞敏看來,海爾對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改造,顛覆了財大氣粗的中國公司在試圖同化被收購的西方企業時大多折戟的故事。他說:“70%的收購案失敗,其中70%是因為文化。我們是一個值得效仿的榜樣。”
這個成功結合的故事是在美中兩國在外交和貿易關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出現的。張瑞敏說,他對這些爭端感到不安,但并不擔心爭端會影響海爾與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合作。
他說:“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員工感到很幸運,海爾收購了這家公司。如果不是這樣,他們可能會被解雇。”
報道稱,2010年,張瑞敏在海爾公司實現了“人單合一”。它主張將單一的企業劃分為微型企業。這些微型企業基本上是按照初創企業來運營的,有季度目標。他們的基本工資很低,但有績效獎金。
他說,這種架構的關鍵原則是,每個微型企業與客戶都保持“零距離”。海爾圍繞產品而不是按照傳統職能如供應鏈、運營和銷售來組建業務部門。例如,每一個參與洗衣機制造——從原材料采購到制造再到銷售——的人都在同一家微型企業工作。

工人在位于路易斯維爾的通用電氣家電公司車間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