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品牌沒有沖垮傳統企業,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仍是國內電視業的“五大”品牌。不過,這“五大”企業的彩電業務,經營狀況跟以前大不一樣,盈利壓力陡增,紛紛換帥。
2019年春節前,海信電器(600060.SH)發布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將下降59%~66%,將減少5.53億元~6.17億元。
海信電器解釋稱,海信牌電視市場的占有率盡管持續上升,但在行業整體零售額同比下降8.62%(中怡康數據)的背景下,內銷收入降幅較大;同時,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及品牌營銷投入,且下半年以來美元匯率大幅上漲拉高了核心部件屏的采購成本;此外所收購的東芝彩電業務仍然虧損。
幾乎同時,海信電器宣布“換帥”。曾被視為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接班人”的劉洪新,辭任海信電器董事長;程開訓接任海信電器董事長,而他同時是海信電子信息集團總裁,統管海信的彩電和白電業務。“少壯派”于芝濤,從2019年1月起任海信電器總經理,執掌海信彩電業務。
早在半年前,2018年7月,創維彩電業務已“換帥”,80后的王志國接任創維RGB公司董事長,后兼任該公司總裁,成為創維彩電業務新的操盤手。王志國同時是創維集團的CTO(首席技術官)、創維酷開公司的董事長,而酷開是負責創維互聯網電視運營的子公司。
于芝濤同樣是技術工程師出身,此前是負責海信互聯網電視內容運營“聚好看”公司的總經理。于芝濤與王志國的“升任”,存在某種相似,意味著無論創維還是海信,都在提拔有豐富運營經驗的“少壯派”來操盤,以求打破目前電視行業的困局。
樂視、暴風、微鯨、看尚等一批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衰落后,傳統企業曾推出的互聯網子品牌,包括創維的酷開、TCL的雷鳥、海信的VIDAA等,都已取消或弱化硬件銷售的任務,增強互聯網電視運營的職能。雷鳥CEO郭彤2019年春節前“下課”,由曾在思科中國和愛奇藝任職的李宏偉接任。
中國彩電市場已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一年銷量幾乎固定在4700萬臺左右,向智能電視的運營要增量和利潤,將是電視行業未來的方向。
一位在彩電業浸潤多年的資深人士認為,未來所有的電視機都將帶有聯網功能、都是互聯網電視,所以互聯網電視品牌與傳統電視品牌之間,界限已經模糊。“互聯網救不了彩電業。目前電視業價格廝殺的背后,是屏廠的戰爭。”

由于電視面板產能過剩,預計兩三年內彩電屏仍將有激烈的價格戰。而電視整機領域,又面臨華為等新進入者的競爭。所以,電視行業還會有幾年“苦日子”。
今后,能實現多終端協同的企業、產業鏈完備的企業、具有品牌力和產品力的企業,才能“熬”過這一輪“冬天”,在家庭互聯網“春天”到來的時候勝出。
有彩電企業對華為的進入表示歡迎,認為華為高端的定位,有利于優化彩電產業鏈,提升電視的價值。不過,華為不是“救世主”,被視為下一個風口的物聯網,能否拯救彩電業,也尚需觀察。電視機的物聯網價值如何實現,還是一道待解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