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購房屋的業主會選擇秋季開展裝修計劃,而華商報24小時新聞熱線029-88880000近期接到涉及裝修類的投訴和咨詢中,因裝修質量等原因,業主與家裝公司之間產生糾紛的情況最為集中。
案例
約定75天完工 拖了一年還沒裝修完
原本約定裝修工程75天完工,硬是被拖成一年,遇到這樣的情況,怕是很多人會抓狂。
衛先生稱,自己去年7月與西安圖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裝修合同,由該公司為自己裝修兩套小戶型新房,總裝修款9.5萬元。“那套大一點的45平方米的房子按期裝完了,但另一套32平方米的,到現在還沒裝完。”
衛先生告訴華商報記者,按照裝修合同上約定的時間,去年9月底10月初就該完成裝修,“結果去年9月份,工長說裝修公司沒給他結清錢款,然后就直接停工了。”
衛先生說,工長帶著工人們停工時,家里墻壁只粉刷了一半,衛生間潔具也沒安裝,“當時我們已把全款都給裝修公司結清了。”隨后,從去年9月一直到現在,衛先生一直聯系裝修公司,要求其盡快復工完成剩余工作,“但每次去,他們都安撫我說‘馬上就干’,結果一直拖著沒動靜。”
9月21日上午,華商報記者聯系到西安圖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一位姓馬的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并不是有意不開工,而是因為很多裝飾裝修材料遲遲不到位導致,“我現在馬上聯系工長,盡快給業主家開工。”
■工商:可向12315投訴 由轄區工商所協調
遇到這類問題,業主該怎樣維權?
工商部門表示,如果裝修合同中對工期有明確約定,業主可以撥打12315投訴,由轄區工商所協調處理。如果雙方協商不成,只能走司法渠道。
工商部門提醒,為避免類似的裝修糾紛,要找對裝修公司,找口碑好的正規大公司裝修。消費者在裝修完成后,要注意驗收,并分清責任。
此外,在簽訂合同前,要詳細解讀條款內容。因此,一定要和設計單位簽署附帶詳細規范圖紙的合同,并對可能出現的爭議情況,如施工質量、未能按期完工賠償等內容,盡可能詳細約定并寫入合同。這樣,一旦出現爭議,可以以合同為憑據,否則,消費方與施工方都可能承擔損失。
案例
還在保修期 裝修公司維修櫥柜要收錢
9月15日夜間,西安市民王女士家的櫥柜突然掉落,讓她更生氣的是,聯系裝修公司時,對方說王女士家櫥柜“已經過了保修期,要上門維修就得交錢”。
王女士稱,自己2016年與西安市豐慶路一家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約定裝修保修期為3年。9月15日晚上,櫥柜突然掉落,次日,她聯系到該裝修公司,希望工人上門維修,“他們工作人員直接說我們家的裝修保修期已經過了,上門維修就得收費。”
王女士稱,自己翻出裝修合同一看,發現保修期到今年11月才過期,“他們連客人的保修期都沒查清楚,就直接告知上門維修要收費,太不合適了!”王女士稱,因不放心裝修公司上門維修,她后來直接聯系到櫥柜廠家,由廠家直接派人維修。
■規定: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最低保修期2年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按照《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為2年,有防水要求的廚房、衛生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保修期自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
案例
天花板漏水 開發商裝修公司都“甩鍋”
天花板漏水,開發商和裝修公司互相推諉,這讓市民吳先生氣不打一處來。
吳先生稱,2013年,自己在西安市北二環附近購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收房后我們就發現臥室天花板有滲水的情況,當時就跟開發商反映了。”吳先生告訴記者,開發商隨后維修了幾次,看著不再滲水了,自己便找來裝修公司開始動工裝修,“沒想到裝修好以后,臥室天花板又開始滲水。”
而這一次,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裝修公司,都不愿意再承擔維修的責任,“開發商說他們之前已經修好了,肯定是裝修的問題;而裝修公司又說不是他們的事,肯定還是開發商沒修好。”
就這樣,幾年間,為了漏水問題,吳先生反復與開發商和裝修公司協商,至今兩家都不愿承擔責任。
■業內人士:可委托專業機構鑒定,根據責任判定找其中一方負責
“遇到這種問題,排查確定漏水原因是最重要的。”西安一家家裝公司負責人劉先生稱,一般房屋漏水不外乎三個原因:一是房屋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二是左鄰右舍或樓上鄰居房屋漏水造成;三是裝修不當造成。鑒于目前開發商跟裝修公司都不愿意承擔責任,業主可以委托專業機構鑒定,出具鑒定結果后根據責任判定,找其中一方負責。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建設部頒布的《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辦法》及《住宅質量保證書》的規定,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墻面、廚房和衛生間地面、地下室、管道滲漏,保修期為2年。
一般的裝修公司為房屋裝修后,都有約定的保修期限及保修范圍,如果在保修期間內因裝修造成的各種問題,裝修公司都應承擔維護的責任。
數據
中消協:今年上半年裝修類投訴同比增加114%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7月25日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服務類投訴中,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居前五位。2018年上半年,房屋裝修類投訴共5591件,同比增加114%,達到2017年同期兩倍以上。此類投訴中,互聯網裝修服務公司卷款跑路現象多發,成為新的投訴熱點。
此外,房屋裝修投訴的其他問題還有:一是裝修合同存隱患。部分裝修公司未使用規范合同文本,而消費者在簽約時忽視對合同條款的審核。裝修標準、建材品牌、價格、付款方式、延誤工期責任等約定不清,消費爭議時有發生。
二是建材質量差。多數消費者對建材不了解,質量無保障,無論自購或委托施工方采購,都容易遇到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問題。
三是裝修質量難保證。部分裝修公司缺乏設計能力、施工能力,管理不規范,甚至個別裝修公司無資質。有的裝修公司層層轉包,裝修人員無證上崗,野蠻施工。
四是保修義務難履行。有些裝修完畢后短期內就出現質量問題,家裝公司對保修責任左右推諉,保修期內不保修,或保修服務不完善、不履行質量承諾,甚至無法聯系原裝修公司。
五是室內空氣難達標。裝修后,室內有害物質濃度超標,而裝修公司和家具廠家等關聯方各執一詞,檢測難,責任劃分難,經營者拒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