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洗衣服用的,洗衣粉、肥皂、洗衣液之間卻一直都不太平,很多人言之鑿鑿的說,洗衣液是酸性的,洗衣粉與肥皂是堿性,如果放到一起洗,酸堿中和就沒有辦法去污了。這種酸堿中和的說法真的靠譜嗎?今天求真君就從洗滌劑的工作原理來一探究竟。
洗滌劑為什么能去污
所謂去污,其本質就是從衣物,布料等被洗滌物上,將污垢洗滌干凈。在這個洗滌過程中,借助于某些化學物質(洗滌劑)減弱污垢與被洗物表面的粘附作用并施以機械力攪拌,使污垢與被洗物分離并懸浮于介質中,最后將污垢洗凈沖走。
從洗滌過程來說,包括下列要素:
1、被稱為基質的洗滌對象;
2、從基質上被除去的物質、污垢;
3、洗滌時使用的洗滌液,即在除去污垢時使用的肥皂溶液、合成洗滌劑溶液。

污漬是如何被去除的
粘著污垢的衣物和洗滌劑一起投入介質中,洗滌劑溶解在介質中洗滌液將物品潤濕,進而將污垢溶解,使污垢與衣物表面的結合變為污垢與洗滌劑的結合,從而使污垢脫離衣物衣物表面而懸浮于介質中。分散、懸浮于介質中的污垢經漂洗后,隨水一起除去,得到潔凈的物品,這是洗滌的主過程。
洗衣粉去污主要是靠含磷助劑,堿性助劑,摩擦助劑和酶助劑。衣液去污主要是依靠表面活性劑與污漬發生反應從而溶解于水中,來達到清潔的目的。肥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鈉鹽和泡花堿。無論哪種洗滌劑,其實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的表面活性劑,兩種活性劑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并不會影響洗滌效果。另外,洗衣粉與肥皂都是堿性的,洗衣液屬于中性的,酸堿中和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影響洗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洗滌用水
在我們日常洗衣中,預洗、主洗、漂白、過水、過酸等過程都離不開水,洗滌劑也是溶于水中兒成為洗滌液,從而對織物與污垢發生濕潤、膨脹、溶解、乳化、分散等作用,水洗的全過程都離不開水,可見水對洗滌效果的重要作用。
我們日常用的水一般來自自來水廠,都含有一定量無機鹽類,如鈣離子、鎂離子、氯離子等。而水的硬度大小,是洗滌用水質量的主要問題。長期使用硬度大的水,織物在反復洗滌過程中會泛黃,變硬,甚至破損。
從織物洗滌的角度考慮,水的硬度越小越有利于洗滌。
◆ 機械力
機械力在洗滌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固體污垢如果無機械力,再好的洗滌劑也很難去除。
機械作用有助于洗滌液滲透,從而減弱表面與污垢之間的結合力,使污垢易于脫離。對于粘性污垢來說,施以機械力的同時采用摩擦劑,是加快去污的很好辦法。因此,在織物的洗滌過程中,要使用一些如揉搓、刷洗、攪拌、拎投、甩干等機械力,清潔效果會更好。
◆ 洗滌溫度
洗滌溫度是影響洗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洗滌溫度越高,洗滌效果越好,但對于加酶洗衣粉,大多數酶的活性在40℃附近活性最高,如溫度升高,可能殺死酶,使酶失效,從而降低去污能力。不同的織物、不同的洗滌劑及不同的污垢,應采用不同的洗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