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電視的發展需要把握三方面的機會:一是把握商業模式的變革;二是從產品邏輯向用戶邏輯轉變,通過大數據個性化定制真正做到解決用戶需求;三是打造自身供應鏈優勢,提升供應鏈規模

實控人馮鑫的部分股權遭司法凍結,這讓暴風集團突然置身于一場“暴風”之中。
7月6日,暴風集團公告稱,中信資本(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資本)以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控股股東馮鑫名下暴風集團部分股票被司法凍結。被凍結股份占馮鑫所持股份的4.65%,占暴風集團總股本的0.99%。馮鑫為暴風集團CEO和實際控制人,持有暴風集團21.34%的股份。
另據暴風集團5月31日的公告,馮鑫累計質押暴風集團的股份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再加上此次被凍結的股份,這意味著馮鑫所持有的暴風集團全部股份都處于被質押或被凍結的狀態。
馮鑫股權被凍結引起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7月9日,暴風集團股價跌停。
馮鑫稱股權凍結源于中信資本2017年撤資
7月10日,暴風集團微信訂閱號發布9000字長文《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馮鑫的內部兩小時長談》(以下簡稱“長談”)。在文中,馮鑫對此次股權凍結情況作出說明,并對媒體所關注的諸多問題作出回應。
根據馮鑫的解釋,股權凍結源于中信資本2017年的撤資。據了解,中信資本是暴風集團旗下VR板塊暴風魔鏡的股東,中信資本投資暴風魔鏡的時候,簽署了要求其在2020年年底前要被并購或上市的條款,如果暴風魔鏡沒有在規定時間達成,則由馮鑫來承擔資金保本和回購的責任。但由于馮鑫一時拿不出所需現金,因此導致了股權被凍結的狀況。
對于中信資本為何撤資,暴風集團相關負責人并未給出過多解釋,只稱在“長談”中有所提及。法治周末記者向中信資本相關負責人發送郵件尋求撤資原因,但截至發稿并未得到回復。
盲目擴張拉緊資金鏈
馮鑫在“長談”中表示:“中信資本是暴風魔鏡的一個股東,2017年提出了要提前撤資,可能的原因是對VR行業和整體經濟形勢的判斷。”
言外之意,是否說明中信資本不再看好暴風魔鏡在VR業務上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VR業務一度是暴風集團的核心業務。公開資料顯示,暴風集團進入VR行業是在2014年。那一年,暴風集團以暴風魔鏡和暴風未來作為VR業務的主要載體,先后推出暴風魔鏡一代、暴風魔鏡二代兩款VR手機殼子。此后,暴風持續不斷在VR業務上投入,又接連推出三代、四代VR手機殼子。
伴隨著業內對VR概念的熱炒,一方面,暴風魔鏡獲得了資本的認可,中信資本領投暴風魔鏡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2.3億元,估值14.3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暴風集團的股價也一路水漲船高。2015年,暴風集團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后,曾連續拉出29個漲停板,股價一度飆升至327.01元。
然而,隨著VR熱潮的退卻,暴風集團股價也逐漸回落。截至2018年7月16日收盤,暴風集團報收12.85元。
“前幾年眾多資本紛紛進入VR市場,但是虛火過高。”IT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對法治周末記者指出,資本后續撤出,原因在于到目前為止,VR產業一直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VR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玩具”,并不是一個必需品。
其實馮鑫也意識到了VR行業的變化:“VR在2016年的時候,行業就明顯出現了不好的跡象,但當時并沒有迅速給魔鏡作調整,讓它能夠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那為什么在2016年沒有下決心改變,多少和之前說的在做多個模塊布局的時候,覺得身邊有很多金融機構和資源支撐,自我感覺能夠做得過來。”
“暴風最大的問題是步子太大,對于企業來說,當一個板塊還沒有做好時就進入另一個完全陌生的板塊,這些板塊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輸血,資金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產經觀察家洪仕斌表示。
2007年,馮鑫創立暴風集團,起初是做互聯網視頻服務。隨著暴風集團的上市,暴風集團的業務也從暴風影音一路擴張至VR業務、暴風電視、暴風體育等多個領域。公開信息顯示,暴風近年來的戰略路徑是從單一視頻的業務擴展到涵蓋互聯網視頻、VR、智能家庭娛樂、直播、影視文化、互聯網游戲、O2O等業態的“聯邦生態”。
“當時還是有膨脹的心態。”馮鑫坦承。面對如今的壓力,馮鑫稱要做好兩件事,第一是緊緊抓住TV的發展,第二是對TV以外的其他業務下決心“動大手術”。
電視業務面臨內外挑戰
在“長談”中,馮鑫為電視業務定下了今年200萬臺、今后600萬臺銷量的目標。對于盈利能力,馮鑫也極為自信:“暴風TV在2019年可以進入盈利期,2020和2021年應該至少有一二十億利潤的期望值。”
然而,想要在已是一片紅海的電視行業中搶占一席之地,或許并非易事。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暴風集團把未來的發展押寶在互聯網電視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戰略轉型,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目前比價糟糕,甚至傳統電視企業的盈利都非常差。
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81萬臺,同比下降8.1%。
“電視替代產品增多,開機時間整體萎縮,彩電市場面臨長期危機。”在7月3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彩電市場總體需求不振,彩電顯示技術張力不足,內需增長乏力。原材料、運營成本增加,導致2017年主要品牌凈利潤僅為1.3%。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暴風電視也并不是完全沒有發展的機會。
“由于資金鏈斷裂,樂視已基本退出互聯網電視市場。樂視超級電視在巔峰時期年銷量將近600萬臺,樂視退出后其市場份額必然要被其他品牌所填補。暴風如果把資源集中于電視業務,未來還是會有盈利和高速發展的可能性。”梁振鵬指出。
洪仕斌則認為:“暴風電視的發展需要把握三方面的機會,一是把握商業模式的變革,樂視電視‘內容補貼硬件’的商業邏輯其實是行得通的,只是樂視走得太急,遇到了資金問題;二是從產品邏輯向用戶邏輯轉變,通過大數據個性化定制真正做到解決用戶需求;三是打造自身供應鏈優勢,提升供應鏈規模。”
不過,洪仕斌也直言,暴風電視目前最大的挑戰是資金問題,如果資金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則很難支撐其進一步的發展。
事實上,馮鑫在“長談“中并沒有具體說明將如何解決個人債務問題:“我幾乎沒有花任何精力來思考個人承擔這么多債務的情況下如何承擔。倒不是說我有多么公大于私,而是我也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案。”
“馮鑫并沒有回答如何解決本人債務問題。一個潛在的風險是,在暴風TV成長起來之前,馮鑫的債務問題就可能全面爆發出來了,不會等著電視產業做大、做成功了再說,市場沒那么仁慈。”劉步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