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以彩電為先行者,根據中怡康時代的測算,2017年中國智能電視滲透率87.1%,這一數字似乎已經接近天花板,不過這只是智能電視發展的第一階段,量的累積帶來了質的變化,第二階段由人工智能電視接力。2018年不僅人工智能電視發展如火如荼,其他智能家電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從2018年年初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到上海的AWE,智能家電可謂是出盡風頭。人工智能電視、人工智能音箱、智能空調、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智能空氣凈化器……,幾乎所有品類家電都在一夜之間搭載了“智能”這輛順風車,由此也帶動了各個家電產品的產品升級。
雖然如此,整體智能家電的發展仍處于發展初期。雖然智能家電拓展了家電功能,為用戶帶來了更多便利,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在用戶體驗方面理想與現實是存在落差的。筆者簡單列舉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第一方面,是智能家電連接WIFI的問題。智能家電接入家庭網絡是智能家電智能功能被使用的基礎。實際使用中,有些智能家電產品在接連WIFI上會出現問題,例如對于WIFI網絡命名有要求,要求WIFI名稱不能出現字母只能出現數字,使得連接過程變得繁瑣。或者是僅支持連接安卓手機,無法連接蘋果手機。智能家電的智能功能向來是營銷宣傳中的重要賣點,如果連接WIFI出現問題,可想而知用戶的心理落差,對品牌形象會造成消極影響,企業也因此丟失了原本可能具有粘性的智能用戶。
第二方面,是智能家電后續服務缺乏足夠保障,目前彩電、音箱是重點品類。例如彩電的會員內容,在產品售出時會打包售出,至少是一年,而后期用戶在觀看時,會發現內容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智能電視的內容不足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需要購買另外的會員或者接入有線電視。內容體驗變差,和硬件一樣會影響品牌形象。其實智能電視在宣傳時展示的內容保有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熱門內容的同步。
第三方面,是硬件先行帶來的尷尬。以智能化最早的彩電為例,根據中怡康時代的測算,2017年中國4K電視滲透率58.9%,4K滲透率接近六成。而目前國內4K資源較少,用戶無法經常體驗到4K電視帶來的視覺享受。如果4K資源豐富,4K滲透率將迅速提升,甚至會加速中小尺寸淘汰的進程,加速大尺寸的普及,而不會出現2018年上半年32寸在低價助推之下市場份額反彈的現象。彩電企業多是深耕家電行業幾十年的企業,如果能夠向產業鏈的內容端有更多滲透會利好未來的發展。
希望企業在智能家電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到產品售出之后的體驗環節,這也是企業服務與盈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分戰略,七分落實,企業戰略規劃的落實需要腳踏實地的完成,多從用戶角度出發。相信隨著智能家電的迭代與完善,理想將逐步照進現實,期待智能家電的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