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過度定制 家居企業陷入創新窘境

2018年7月8日開幕的中國(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博覽會上,定制概念滿天飛。
45個展館中與定制相關的有21個,全屋定制、集成定制、大定制等各種定制概念滿天飛……在2018年7月8日開幕的中國(廣州)國際建筑裝飾博覽會上,定制作為近幾年家居行業風口,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這場家居盛宴的主角。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當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定制的狂歡,這場全民定制已不可避免地走向過度定制,使家居企業陷入創新窘境。“應該由占整個家具市場1/3份額的定制產品去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其他產品則必須憑借更加新穎的創意去吸引顧客、打開市場。”紅星美凱龍總裁王偉建議。
現象
定制概念滿天飛
穿行于幾大展館之中,俯仰皆是關于定制家居的廣告,一抬頭便滿眼是全屋定制四個大字,低下頭又四處都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集成定制海報,越來越多的品牌拼命飛上定制風口,一個個樂此不疲地“定制”著自己的定制概念。
瑪格是定制大軍中的老面孔,專注實木定制15年,它高舉“十大空間研究”與“七大生活方式系統”兩面大旗,連續兩年在天貓“雙11”單品實木定制類銷量排名第一。此次參展,瑪格為了保持新鮮感,推出了實木定制+經典歐美、現代簡約、新中式三大風格的新模式,以豐富的產品線與齊全的風格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皇朝家私、百強家具等傳統固定家具企業也爭相加入了定制大戰,希望從中分一杯羹。做衣柜起家的皇朝家私是新興定制企業的代表,2016年開始入局,打出皇朝定制+概念,將定制櫥柜和壁柜定義為定制1.0時代、將定制衣柜定義為定制2.0時代、將板式柜定制定義為定制3.0時代、將全屋定制定義為定制4.0時代,聊以標榜自己的個性。
此外,以益圓木門為代表的木門企業、以富安娜為代表的家紡企業、以莫干山為代表的板材企業也爭先恐后地涌向定制,生怕被市場拋棄。 “定制正在悄無聲息地顛覆整個家居行業。亂世之下,何處為安?” 面對眼花繚亂的定制江湖,瑪格全屋定制華北銷售總監田諫有了新的擔憂。
溯源
缺乏創意亂跟風
業內人士認為,家居企業之所以全民定制,是因為定制是當下唯一的行業風口,對于大多數家居企業而言“不做定制就是在等死”,于是越來越多的家居品牌開始不約而同地向定制靠攏,風口越吹越大。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真正擁有定制基因的企業順勢靠攏以外,大部分家居企業都是從2016年開始強行飛向定制風口。“它們缺乏內生創新力,無法找到自己的個性化發展方向、難以從紛亂的市場中突圍,不得不為缺乏創意買單,走上了盲目跟風的定制化道路。”看著漫天飛舞的定制概念,一位業內人士搖了搖頭。
家居企業一窩蜂地涌向定制,看似繁華,但市場上天花亂墜的定制概念并無太多創新,不過是把全屋定制、集成定制、整裝定制等幾種舊概念用環保、多風格與獨特材質等元素加以包裝,老酒換新瓶,落入同質化的怪圈似乎是一場注定。
瑪格、易高等老牌定制企業先來居上,皇朝家私、百強家具、益圓木門等新興定制企業積極進取,但并非所有后來者都可以從中分一杯羹,缺乏創意卻盲目跟風進入定制圈的企業,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市場的蛋糕被越切越小,跌落風口,自討苦吃。
“定制風口,不是所有品牌都能飛起來。”一位經銷商盯著美爾凱特海報中的話若有所思,相比上一次觀展時的熱血,如今的他面對琳瑯滿目的定制企業,抉擇更為謹慎。
難題
過度定制難成器
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定制的狂歡,一位冷眼旁觀者卻向這場繁華潑了盆冷水:行業正不可避免地走向過度定制。
“在我看來只有櫥柜、衣柜、書柜和酒柜是真正需要并適合定制的,這些加起來大概占整個家具市場的1/3,應該由它們帶動其他家居產品的銷售,其他產品則必須憑借更加新穎的創意去吸引顧客、打開市場。”王偉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真正的定制是根據顧客需求而定。然而,市場上大部分家居企業忽視了定制的真正內核,不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而是為了爭奪市場進行無限制地過度定制。
百強家具營銷總監趙棟梁也認為,一味跟風導致的過度定制,最終難成大器,“只有根據消費者需求去推動跟自己品牌和產品相契合的定制才是健康的定制,才有出路”。百強以做實木與板式起家,涉足定制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產品風格統一,以實木與板式為核心逐漸推進周邊產品定制,逐漸擴充品類,將實木定制、板式定制、墻壁定制與木門定制相結合以達到產品風格統一的目的。TATA木門做定制的理由與百強如出一轍,作為木門品類的龍頭老大,為了滿足消費者購買木門時一站式購物的需求,逐漸推出定制背景墻、定制窗戶等配套產品。
“家居企業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味跟風貪大貪全不是明智之舉。”伯藝木門營銷總監剪兆華認為,企業應該理性看待定制。
北京商報記者 謝佳婷 實習記者 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