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競購位于中歐的斯洛文尼亞家電制造商Gorenje已經塵埃落地。海信集團以2.9億歐元,成功競購Gorenje過半股權。對海信來說,這是又一次穩健的小并購,是國際化征程的一個必要步驟;對中國廚電行業來說,也可能意味著更大的變革。
采用并購的方式拓展業務,進軍國際市場,是當前中國家電企業最常用的手段。這也是為什么斯洛文尼亞 Gorenje對外表示尋求戰略合作伙伴時,立刻吸引了海爾、合肥美菱和海信3家中國企業。5月10號,海信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將收購Gorenje50%以上的股份,并在15天內宣布。
成立于1950年的Gorenje擁有員工1.1萬人,公司的主營業務系廚電相關產業,是斯洛文尼亞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市值約1.54億歐元。Gorenje每年制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臺,其中80%的產品都以Gorenje品牌進行銷售。
之所以在全球尋求合作伙伴,Gorenje表示要提升成本效率,擴大品牌知名度。在今年3月份的報告中,該公司稱2017年凈利潤下降84%。在2013年,Gorenje曾與松下就白色家電事業達成資本合作協議。
2.93億歐元的收購價格不管是對海信集團,還是相對于中國企業其他并購,都算不是“大手筆”。公開數據顯示,海信集團2017年銷售收入1110.65億元,凈利潤為82.35億元。如此看來,海信此次競購完全沒有財務壓力。
相比于其他中國企業的并購,比如海爾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等;海信集團擅長的都是“小并購”,這也與海信集團的穩健的發展戰略相符。
2017年,海信電器宣布轉讓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95%的股權,可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并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54億元)。2015年,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并全面接手夏普美洲的電視業務。
一方面是海信集團這一布局的意義,借力此并購可以擴展國際市場和品牌知名度,而且Gorenje另一個優勢在于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的白色家電產品銷售,之后海信很大程度上可能共享其資源。另一方面則是海信在廚電布局上補缺短板,對國內廚電企業的發展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這么多中國并購海外企業案例,也證明了中國家電的崛起已成為全球大勢。不過,當并購只是第一步,之后的業務整合和發展也極為關鍵。不論哪家企業,何種并購,仍然要警惕并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