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18年第2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此次抽檢的電子電器品類中,電磁灶的不合格產品檢出率最高,高達45%。此外,液晶顯示器、皮膚及毛發護理器具、電壓力鍋和家用電動洗衣機的不合格檢出率都超過了20%。在此次抽檢中,不乏有中外知名企業和品牌上榜。

據了解,此次家用電動洗衣機抽查中,共抽查了54家企業,涉及不合格項目有對觸及帶電部件的防護、輸入功率和電流、機械強度、結構、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線、漂洗性能、洗凈比、連續騷擾電壓項目。而上海日立因連續騷擾電壓指標不合格上榜,對于洗衣機產品來說,這一項目不合格會影響產品使用過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長期出現這種情況不解決,會造成洗衣機的使用壽命縮短。

這已經不是日立家電產品第一次陷入質量問題漩渦。近年來,日立空調、洗衣機、冰箱、電飯鍋和空氣凈化器都曾被檢出或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此次國抽情況已然成為日立家電產品在國內市場表現的一個縮影。這家曾經的日本家電巨頭,正在中國一線市場上加速淪陷。
是什么原因讓曾經的日本家電巨頭頻頻出現質量問題呢?全球家電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而日立已經失去了它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日立整體業務正處于轉型期,日立的戰略核心業務已經放在電梯等工業品上,主要盈利收入也來源于此 。日本總部對于家電業務的關注度非常低,同時對家電方面持續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