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松下、索尼、東芝、夏普、日立這些日系品牌,引領者全球家電業的發展方向。但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永恒的贏家,如今日系品牌除了索尼依然強勢之外,在家電行業幾乎集體沒落。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市場,日系品牌早已被中國品牌壓制,松下等個別品牌雖然還保留了家電業務,但也是日薄西山。

對于松下來說,最近的“壞消息”實在太多。
釘科技注意到,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款掃地機器人比較試驗結果,參測各款樣機整體清潔性能差異較明顯。其中,松下MC-WRC67型號掃地機器人在一項清潔能力測試中成績僅為29.63%,排名墊底。
這樣的槽糕結果,來自于松下這一有著深厚品牌積累的企業,是無論如何難以讓人理解的。
實際上,更槽糕的表現此前就存在。3月底,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再發產品召回計劃,表示將在中國召回兩個型號約1.5萬臺的電視機。據相關媒體梳理,近4個月以來,松下先后宣布了4次召回計劃,召回產品涉及筆記本、料理機、電視機等個品類,達百萬臺。
在釘科技看來,頻頻爆發的召回事件,以及吸塵器清潔成績墊底,表明松下對于發展家電版塊已經“不走心”。而之所以“不走心”,在釘科技看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家電業務對于松下而言已成雞肋。其實,從退出等離子市場后就可以看出,松下對于家電業務就已不再視作重點。特別是中韓品牌崛起后,全球家電業從中日韓三足鼎立變為中韓雙雄對決,松下的黑白電都失去了往日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
在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市場保留部分業務,算是業務慣性,雖然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釘科技注意到,松下中國前任董事長大澤英俊此前就對媒體表示,目前整個家電產品事業的比重只占松下的20%。
其次,業務重心已偏向B端市場。此前松下經歷了長時間的巨虧,為了生存期對等離子、半導體等業務進行了剝離重組,并開始大力向B端市場發展。盡管松下聲稱不會放棄家電業務,但按照松下的規劃,到2018年企業百年之際,其B2B業務營收占比將升至80%。
如今松下將很大精力放在了車載、住宅、元器件等B2B領域,家電領域自然無暇過多顧忌。市場也反應松下家電的窘狀,奧維云網相關報告顯示,2017年,在空調、冰箱的線下市場零售份額TOP5品牌榜中,松下均未上榜。
最后,品牌和技術優勢蕩然無存。從品牌來看,目前已是中韓企業的天下,即便是高端市場,中國的海爾、海信、美的、格力、方太、老板們都已經越來越為中國和全球用戶熟知,松下在C端市場的品牌感知度極其有限。而由于業務重心的偏移,松下家電已經不能保持對競品的技術優勢,吸塵器清潔能力排名墊底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既缺乏品牌感知度和影響力,又沒有核心的差異化技術,松下家電頻發召回事件以及市場無法提振,也就不難理解。
在產經觀察家丁少將看來,松下家電不能完全代表日系家電的狀況,比如索尼也曾遭遇波折,但如今憑借強大的品牌勢能和技術投入,實現強勢反彈,因此只有做不好的企業,沒有做不好的市場。
家電業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同步進行,由此催生出萬億級市場蛋糕,但顯然“不走心”的松下家電,將難以和其他外資品牌一樣分享這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