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互聯網一詞大熱,包括海爾、美的在內的家電大鱷先后公布了自己在該領域的布局。在日前召開的AWE展上,美的首度宣布轉型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而早前一個月,海爾也稱旗下COSMOPlat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業內人士分析稱,僅靠家電板塊已無法滿足上述家電巨頭的規模發展需求,牽手工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巨頭多元發展落子工業互聯網
上周,在有“全球三大消費電子展”之稱的AWE召開期間,美的集團宣布將“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為驅動,打造美的版工業互聯網”作為其年度戰略,首次將自己定位為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無獨有偶,今年2月,另一家電巨頭海爾也宣布旗下COSMOPlat平臺獲批“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能制造集成應用示范平臺”。此外,欲登陸A股市場的富士康更將自己打造成“工業互聯網第一股”,而縱觀全球市場,美國GE、德國西門子等家電巨頭則早已是該領域的先行者。
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徐成茂表示,美的已具備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未來人與機器的關系將更加深入、更加融合,并逐步進入“人機新世代”。徐成茂告訴記者,公司為這一轉型鋪墊已久,早在2014年,公司就已經開始著手數字化轉型。而對于海爾,布局工業互聯網已開始收獲果實。據海爾公布的數據,2017年COSMOPlat平臺實現交易額3133億,平臺共聚集了3.2億用戶和390萬家企業,而海爾互聯工廠也已復制到了電子、紡織、裝備、建筑、運輸、化工等12個行業。海爾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從2012年開始建設互聯工廠,目前在全球推出了9大互聯工廠樣板,今年還將提速計劃新建12家互聯工廠。
轉型瞄準“從規模制造到規模定制”
“目前格力、海爾、美的等白電巨頭都在尋求規模天花板的突破”,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昨天告訴記者,自家電起家再向家電之外的多元化延伸,幾乎成為所有巨無霸型家電企業必走之路,GE、西門子、三星、LG無一不是如此,美的、海爾也繞不開這條路。
事實上,上述家電巨頭的舉動,也與政策大環境分不開,2018年新年剛過,工信部網站就發布通知,決定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這表明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實施已“箭在弦上”。記者了解到,目前除家電產業之外,其他行業巨頭如中國電信、華為、阿里巴巴、用友等針對工業互聯網都各有布局。
家電巨頭入局工業互聯網最核心的價值在哪里?對此,美的集團在其戰略解析中提到,轉型的終極目標就是“從規模制造到規模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