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融致新從樂視網出表一事終于確定。12月19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隨著融創旗下天津嘉睿躍升成為樂融致新第一大股東,樂視網不再構成對樂融致新的實際控制權,樂融致新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在業內人士看來,樂融致新單飛是超級電視(原樂視電視)擺脫樂視危機陰影的一個轉折點。受樂視危機影響,超級電視的品牌在過去兩年受到不小的拖累,此后超級電視在融創的加持下,有望重新回歸第一陣營。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傳統電視廠商也開始入局互聯網電視,樂融致新需要找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才能爭得先機。
大局已定
樂視網公告顯示,隨著天津嘉睿躍升成為樂融致新第一大股東,樂視網對樂融致新的經營方針和決策、投資計劃、公司內部管理和規章建立不再具有主導作用,樂視網也不再構成對樂融致新的實際控制權。
與此同時,樂融致新出表后,上市公司原硬件相關業務收入將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業務方面,結合目前雙方經營狀況及發展計劃,不存在因出表而直接導致公司業務經營及公司與樂融致新的合作模式發生根本變化,但存在因樂視網持有樂融致新股權比例變更后,雙方合作模式進一步調整的可能。喪失控制權之后,樂融致新產生的凈利潤及現金流量將不再納入合并范圍,上市公司仍存在經審計后2018年全年凈資產為負的風險。
早在披露今年半年報的時候,樂視網就在公告中表示,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股權此前已全部處于凍結狀態,且部分或全部將進入司法拍賣程序,且樂視網在多次公告中均強調可能失去樂融致新控制權的風險。
今年9月,樂視系3個項目被拍賣,其中,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18.38%股權被天津嘉睿拍得。股權變更之后,天津嘉睿占股46.0504%,成為樂融致新第一大股東;樂視網占股36.4046%,成為第二大股東。
12月6日,樂視網公告了《關于控股子公司司法拍賣成交進展暨工商變更完成的公告》(公告編號:2018-197),天津嘉睿就其拍賣所得樂融致新的股權進行了工商變更,自此,天津嘉睿正式成為樂融致新第一大股東。在12月19日,樂融致新還召開了臨時股東會,此次股東會由天津嘉睿提議召開并提交議案,議案主要內容為修改公司章程及董事會改組。根據樂融致新股東會決議,樂融致新選舉產生了4名董事,其中天津嘉睿提名2名,樂視網提名2名。
關于樂融致新出表對上市公司的影響,樂視網表示,公司存在無法償還天津嘉睿2017年11月借款樂視網本金12.9億元及剩余利息0.55億元、融創房地產代樂視網墊付的中泰創盈貸款本金及利息共191432.5萬元的風險。目前樂視網持有樂融致新注冊資本中的80.05%已質押給天津嘉睿和融創房地產,如若公司因無法按時償還債務導致質押股權被質權人依法處置,公司持有樂融致新的股權比例存在下降的風險。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指出,第一大股東換人,意味著樂融致新不再是樂視網的控股子公司,業務經營情況自然不會納入樂視網的財務報表。
一波三折
樂融致新是超級電視業務的運營主體,超級電視則是中國互聯網電視發展的風向標,但這幾年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
2013年,超級電視推出以后,也拉開了互聯網電視大戰的序幕。此后,暴風、PPTV、微鯨、CAN看尚、風行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場推出各自的電視品牌,這些互聯網電視憑借價格上的優勢、新奇的產品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分薄了傳統彩電品牌的“商業蛋糕”。
但隨著樂視債務危機爆發,樂視品牌受到嚴重影響,超級電視銷量也一路下滑。
其實,樂融致新單飛早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就名字來說,樂融致新已經融入了融創的元素,而融創董事長孫宏斌也多次強調過對樂融致新的重視。2017年1月,融創宣布向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投資150億元,孫宏斌于同年7月出任樂視網董事長。今年3月14日,孫宏斌宣布辭去樂視網所有職務。當時,對于樂視影業和樂融致新,孫宏斌表示:“我們會想辦法把這兩個業務做好。”
2017年11月27日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擬將名稱變更為“新樂視智家電子科技(天津) 有限公司”,并已取得《企業名稱自主申報變更告知書》;5個月后,樂視網又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新樂視智家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已辦理完畢名稱變更等工商登記手續,變更后的名稱為“樂融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除了屢次更名,孫宏斌還動用自己的“朋友圈”為樂融致新鋪路。今年4月18日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樂融致新(當時稱“新樂視智家”)本次增資方案達成新進展,TCL、京東、蘇寧等公司都參與到最新一輪融資中。
前路難測
據樂融董事長劉淑青透露,樂融智能終端目前保有量超過1200萬臺,電視保有量依然是互聯網電視品牌第一。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超級電視想要回歸第一陣營,依然存在很多困難。互聯網電視市場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傳統電視重新占據優勢。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份額已下跌至10%。而在2016年年中,這一數字一度高達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斷有手機企業進軍彩電市場的消息傳出,包括華為、vivo和OPPO。一加科技創始人、CEO劉作虎也宣布,一加將從智能電視入手,投身互聯網智能家居領域。對于樂融致新來說,這無疑會加大市場競爭的壓力。
此外,目前互聯網電視對于傳統電視廠商的優勢越來越小了。在與互聯網電視的博弈中,傳統電視廠商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子品牌,比如創維酷開、康佳KKTV、海信VIDAA、TCL雷鳥等,搭載智能系統與片源,此時所謂的“互聯網電視”正式由一種產品變成了一個人人都玩的概念,TCL、海信等大廠產品的智能化轉型逐步完成。
但在產經觀察家、釘科技總編丁少將看來,樂融致新已建立好的大屏互聯網平臺基礎仍在,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且有融創在背后支持,通過資金、內容等資源重新激活超級電視,未來收益會很大。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也指出:“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有兩個,一個是互聯網電視,一個是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比較虛,不如互聯網電視帶來的內容有實際效用。曾經樂視電視軟件收費、硬件免費的邏輯有存在的道理。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值得被認可,對樂融致新而言,雖然互聯網電視的風口已經過去,市場也遇到大面積壓迫,但大屏幕的品牌還在,還是有空間的。”
當然,超級電視受樂視危機的負面影響可能還會繼續,如何重拾消費者信心是一個關鍵因素。樂融致新也一直在為擺脫老樂視的陰影而努力。今年7月,“高端互聯網品牌”樂融正式推出。在梁振鵬看來,樂融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跟老樂視劃清界線,因為樂視的品牌負面新聞太多,要想正常發展,就必須改頭換面。
劉淑青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她表示隨著供應鏈、內容體系的逐步恢復,以及戰投資金的逐步到位,銷量已經逐月取得明顯回升。對于未來的發展路線,劉淑青透露,在內容端的布局上樂融將堅持分眾運營,從悅己、親子和敬長的三大家人關系的精細化運營出發,將悅己開放內容、親子垂直深耕、敬長貼心服務作為戰略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