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CL集團公告稱,將出售主要盈利資產,此舉引發業內廣泛關注。部分人士質疑,TCL集團將變成華星光電了?
被質疑“賤賣”資產
12月7日,TCL集團公告顯示,公司擬將其持有的TCL實業、惠州家電、合肥家電、客音商務、TCL產業園100%股權、酷友科技56.5%股權、格創東智36%股權以及簡單匯75%股權,合計按照47.6億元的價格向TCL實業控股(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控股”)出售。
此次售賣,包含TCL電視機、通訊、視聽類消費電子業務的TCL實業被評估為-7.98億元。不少股東質疑估值是否合理。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則向TCL集團發出16頁的問詢函,對重組報告書提出了多個疑問,要求TCL集團管理層作出解釋,其中的關鍵,深交所要求說明標的資產評估值合計數的計算過程,說明本次交易出售盈利資產的原因和必要性,是否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是否將增加上市公司的財務負擔,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穩健性。
報告書顯示,TCL控股成立于2018年9月17日,尚未開始實際經營活動,TCL控股及TCL集團董事長均為李東生。而此次被轉讓的資產是盈利資產,去年的營業收入近500億元,占上市公司近半營收。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備考審閱報告,本次出售標的資產后,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率將下降3.93%,但營業收入將下降59.81%,持續經營凈利潤將下降8.54%,財務費用將上升29.90%。
稱未來專注半導體顯示
對于質疑,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5G時代就是無處不屏的時代。中小屏幕市場需求增長較快,并且不乏高毛利產品,此次剝離終端業務,上市公司將專注于面板業務。
“市場很關注估值問題,很正常,但是關注有偏頗,大家只關注到48億,沒有關注到債務和員工變化帶來的益處,重組后TCL的負債率降低了4個百分點,意味著再融資能力的提高。52000員工平移出去,說明我們有信心移出去的業務是持續經營的,過程中人員優化是在所難免的,人員重組的成本就由各自負擔。合理公允性是兩方非關聯股東決定的,到時候股東大會投票,我們是沒有投票權的。”李東生解釋。
實際上,這意味著TCL將逐漸聚焦半導體顯示。對此,李東生表示,TCL集團目前不會改名華星光電,一方面是該名稱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其次是未來業務也可能不局限于半導體顯示面板。
面板行業正步入下行周期
不過,IHS Marki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面板需求在今年增長達到7.3%的頂峰之后,預計在2019年增長將為6.4%,達到2.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率四年來首次放緩,放緩狀況將持續到2021年;預計2019年薄膜晶體管面板產能將比2018年增加11%,供過于求的程度將超過2018年。
毫無疑問,面板產業具有周期性。TCL集團相關公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的銷售收入下滑6.8%,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大跌近三成。而實際上,今年以來,面板企業的業績表現和股價并不理想。這意味著,剝離資產之后,來到臺前的華星光電的盈利能力和融資能力,也有可能挑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