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網上一則《行走的板材 流動的科技》視頻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在海爾互聯工廠的智能生產線上,一塊板材經過多次變形、淬煉,蛻變成1臺保鮮冰箱,向人們展現了海爾的智能制造實力。
視頻顯示,海爾冰箱互聯工廠內不少橙黃色機械臂以及智能化設備協同運轉,先是對冷軋板的折邊成型、磷化、噴塑等工序組裝成箱體外殼,然后對板材烘干、加熱、吹脹、真空吸塑制成內膽,并將內膽嵌入箱體后用熱熔膠堵漏、密封,最終完成1臺保鮮冰箱,整個制造過程井然有序。

同時,海爾冰箱互聯工廠還擁有專業的紅外檢測線,對箱體的寬度、長度、對角線、角狀態,以及外觀的門不齊、門間距、門偏、印刷品等要素進行智能化檢測。從箱體成殼到制作內膽再到智能化檢測線,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確保每一臺產品無缺陷下線。有網友看后表示:“這種全流程機械化運作的智能生產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增強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
據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工廠強調的是模塊化、信息化和自動化。通過門體、箱體、箱體發泡、紅外檢測等模塊全流程優化設計,產品生產環節用人數由傳統工廠的40人優化到2人,整道工序完成時間從25秒縮短至12秒,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每10秒就有1臺海爾冰箱下線。
視頻中我們看到的只是海爾冰箱的生產環節。對海爾冰箱來說,強大的人才儲備才是其增強產品厚度的“法寶”。一方面,通過HOPE創新平臺,海爾把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創新向全球開放,聚集人才的創意,產生創新核能量。另一方面,依托海爾在全球布局的10+N研發模式,海爾冰箱能隨時根據用戶需求而變,共享全球最新的資源和創意,實現用戶創新需求的滿足。

依托智能生產線以及人才儲備資源,海爾冰箱還將用戶需求融入到全流程的互聯工廠體系中。以海爾全空間保鮮冰箱的大規模定制為例,用戶通過海爾COSMOPlat平臺發布儲鮮需求和創意。在了解到他們面臨的果蔬失水、干貨返潮、肉類解凍流血水等難題后,海爾冰箱亞洲研發中心整合青島、東南亞等資源進行全球調研,提供了微風道科技、干濕分儲技術、智能恒溫科技解決方案,方案經過海爾冰箱互聯工廠量產,最終為用戶提供冷藏冷凍全空間保鮮方案。
與此同時,海爾冰箱在全球布局的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卡薩帝等品牌,以及在美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建立的30座工廠,都將協同海爾冰箱及時滿足全球用戶的儲鮮需求,從而獲得了全球用戶的認可。據中怡康1-10月數據顯示,在全空間保鮮冰箱等產品的推動下,海爾冰箱逆勢增長7.1%,且年累份額達35.5%,居行業第一;在全球,海爾冰箱在英國、巴基斯坦市場實現銷額翻番,在俄羅斯、越南市場實現高端引領。

業內人士表示,1臺海爾冰箱產品的誕生,并不僅局限于互聯工廠的板材等原材料,更源于背后厚植科技創新的人才優勢,實現研發制造全流程的打通。在人單合一模式驅動下,海爾基于COSMOPlat大規模定制模式,讓用戶可全程參與所有環節,從原來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產消者”,同時為行業企業探索智能制造領域以及制造轉型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樣本。